東莞時捷物流信息化案例
一、項目背景
東莞市時捷物流有限公司是在物流服務需求迅速增長的市場大環境下,依托東莞市糖酒集團有限公司的雄厚實力,結合現代物流技術為客戶提供集物流規劃、管理、服務為一體的現代綜合物流服務的物流企業,是一家集綜合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分撿、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于一體的專業第三方物流企業。時捷創立于2002年9月1日,現有配送中心面積近3300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的倉儲面積達12000平方米,倉內配備各種專業運輸車輛和搬運機械。擁有先進的物流信息系統,完善的倉儲設備及運輸能力。公司自有專業運輸車輛55臺,簽約車輛50多臺,并采用GPS衛星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進行管理。
二、項目實施之前的運作狀況
2005年,美宜佳的店鋪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平均可以達到一個月新開30個門店,而此時,時捷物流卻還是在原地踏步,如果時捷物流不作改動的話,將逐漸跟不上美宜佳的發展了。時捷物流也認識到了這點,也在尋找著各種方法來突破自己。2005年9月,時捷物流與海鼎簽定正式合同,采用海鼎的HDWMS系統(包括HDWMS系統與HDPOS系統接口、HDWMS與無線射頻(RF)系統接口、HDWMS與電子標簽系統對接)、物流運作方案等。
在海鼎系統實施之前,時捷物流的運作效率較為低下,一天的吞吐量也較少。主要體現在收貨和出貨上:
1、收貨
按照打印出定單的方式來收貨,手工核對單據商品和實物商品,核對完成后需要用實際收貨數來修改系統中的收貨數,再打印出進貨單。這樣的效率比較低,導致一天的收貨金額上限是在180萬,而實際收貨能力只有150萬左右。
此外其他方面的問題表現在:因為定貨沒有按商品整托盤數來定,導致同一種商品不滿整托訂貨率較多,造成托盤不能有效被利用;由于沒有建議上架只能滿倉庫找空位,造成上架叉車司機上架比較困難;商品的保質期不能在系統體現,出貨時未能按先進先出的原則等等。
2、出貨
打印出配貨出貨單,分發給揀貨人員去倉庫揀貨,現場操作基本上是靠人工去做。出貨金額的上限是130萬。在100萬以上的出貨量時,配貨人員工作時間是在上午10點一直到凌晨的1-2點鐘,手拖車上放一塊托盤,一手拉車,一手拿支筆跟配出單去撿貨。條件比較艱苦,工作時間比較長,人員也很疲憊,工作效率自然低下。
而且,因收貨時叉車人員沒有及時上架,部分商品擺在撿貨通道上影響效率;撿貨位缺貨沒有及時進行補貨,撿貨人員要等一段時間才有貨,或者是不撿該商品而直接劃單,導致門店報貨了到不了貨,差異就比較大。第二天還要花較多時間查實物差異,等等。
3、送貨
由于出貨往往不能按時完成,使得部分司機不能在晚上裝車,延長了送貨到門店的時間,本來可以送兩車的也只能送一車,司機也要送到晚上一兩點鐘才回來,車自然也不能在晚上裝,物流筐也不能及時回收,又導致撿貨人員因沒有筐揀貨而中斷幾個小時造成停工等。
三、 項目實施過程
(一)第一階段:前期討論和流程確定
2005年10月20日,海鼎項目組前往時捷物流現場進行第一期的流程討論和調研工作,之后回公司整理客戶需求,并搭建測試環境,同時等待時捷物流二期倉庫的建設,計劃實施期定為2006年9月。在時捷第二期倉庫的建設中海鼎共同出謀劃策,提出了一些的改進建議,使第二期倉庫的布局更合理,以便于系統的實施。
2006年8月30日,海鼎項目組前往時捷物流現場進行第二期的流程討論和崗位職責的討論,一起確定了收貨,配貨,退貨等一系列流程,以及崗位的設定和人員考核等。并把整個流程和職責規劃在ARIS里實現了建模。在討論的過程中,海鼎項目組提供了物流倉庫搬遷方案,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并計劃在10月底進行物流倉庫的搬遷和系統的上線。
(二)第二階段:實施測試系統并整理基礎數據
在切換時捷物流信息系統的前期,海鼎項目組按照各自的分工展開工作,包括搭建測試庫并測試、整理基本資料、培訓系統和程序修改等。在這過程中,時捷配合默契,在保證硬件及時到位的同時,也保證了流程討論和培訓各環節的人員到位。
在整理基本資料的過程中,出現了這樣幾個問題值得大家共同借鑒經驗:
1、系統的拆零揀貨位不夠
實際倉庫中設計的拆零揀貨位,剛開始的時候是不包括貴重倉的,小于實際的分析后揀貨頻率在60%的商品數,或者說系統中應該要預留一部分揀貨位,作為新商品之用的比較少。 海鼎項目組經過和美宜佳采購部的確認,淘汰了將近100個商品,保證了系統的揀貨位,同時對美宜佳來說,也可以提高庫存周轉和減少資金占用。
2、商品基本資料屬性不準確
商品基本資料的屬性包括長、寬、高,由于時捷物流原來沒有精細地關注這些信息,導致在收集資料的時候,資料沒有收集準確,或者說不知道如何去測量商品的長寬高,特別是不規則的商品。海鼎項目組提供了一些參考的方法,也借鑒了其它客戶的一些方法,幫助時捷人員把商品屬性搞準確。
另外,經過海鼎人員的分析,根據商品的揀貨頻率確定了商品的揀貨位,屬于高頻還是低頻,并且規劃了商品處于高頻或者低頻的什么位置。這些方法還需要在實際運作不斷調整。
(三)第三階段:切換系統并作運行跟蹤
對于不同的商品,海鼎項目組和時捷物流一起確定了不同的切換方式。比如整件商品,是采用盤點的方式直接盤入到物流系統的,而其它的拆零商品是通過收貨的方式進入物流系統。采用這樣的切換方式是因為,整件商品比較集中,能很快把貨品從舊倉庫處理到新倉庫,如果是收貨方式的話,效率會不高;而拆零商品比較分散,如果是把貨品搬到指定位置,然后再盤點的話,這個工作還不如收貨快。
在切換過程中,海鼎項目組和時捷物流經常通宵達旦。非常讓人感動的是,時捷物流的張總也夜以繼日地在倉庫里協助切換。
切換完成后,后續的運行跟蹤需要大工作量。切換后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庫存不準確。其中現場操作的不規范是最大原因,比如商品上架的時候提示的貨位是A貨位,但是操作人可能沒有意識到放錯這個商品的影響,于是就可能隨便放了一個B貨位上,這樣就會導致:商品庫存不對,整件商品的補貨不及時等;揀貨人員按照揀貨標簽揀貨,但是揀貨的時候沒有按照規范,導致揀貨位上的貨品擺放不整齊,很容易損壞商品;揀貨人員把多揀的貨品,隨便擺放,影響其它人的揀貨等……另外,整件揀貨區揀貨完成后的盤點,因為商品規格按照原來的思維作實盤,導致盤點不準。
這些問題在跟蹤過程中慢慢地規范了起來。對于物流的現場管理,一定要有嚴格的制度作保證。我們得到一個經驗,一定要在切換前就訂立好現場管理制度,保證嚴格按照規范來操作。
三、 系統上線后的運作情況和效率情況
1、收貨效率大大提高
采用RF作收貨后,現在平均一天的收貨金額為200萬,數量為40000件,約1000托盤。約是原來上系統前收貨能力的2倍。
2、支持更多的門店和揀貨金額
隨著美宜佳門店數的增長,對時捷物流的配貨要求也更高了。
原來一天的配貨門店只有400-500個,現在配貨門店在從600多家店,并一直增加到1200多家。原來可能一天的配貨金額在100萬,甚至于130萬是最大的配貨金額的話,現在則是平均200萬的配貨金額,甚至最高達到過270萬,是原來的2倍。
3、揀貨時間縮短,人力節約
原來130萬的配貨金額要從早上一直揀到晚上,需要將近18個小時。而現在一天220萬的配貨金額,從早上7點30開始補貨,大概10點開始揀貨,一般在晚上19點就可以結束。總共約8個小時的時間。大大縮短了揀貨的時間。
同時,整件揀貨人員從原來的30多個變為現在的19個。平均一個人可以揀貨整件達到35000/19=1842件。
4、揀貨效率提高
揀貨效率從原來需要幾分鐘一個門店,到現在大概只要55秒就可以揀完一個門店,而且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5、揀貨錯誤率降低
揀貨錯誤率已經從原來的萬分之十降低為現在的萬分之四。
結語
在東莞甚至在廣東,時捷物流已經以其擁有現代物流技術和運作效率高而成為知名度高的企業。然而,時捷物流并沒有放慢腳步,在保證美宜佳配送的同時,正著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業務,給多個知名企業配送。目前,時捷物流在中山等多個城市擁有分物流中心,將逐步建立起以東莞為中心,廣東為輻射的整體物流網絡。
在現有高效率的基礎上,時捷物流下一階段的目標:
1、TMS(運輸系統)的應用,整合現有的自有車輛和租賃車輛的管理,實現出車效率、出車次數、車輛滿載率、門店集貨區流轉效率等的優化;整合內部員工的工資和獎金的計算,達到自動在HDWMS系統里進行計算和優化。
2、逆向物流的應用,整合所有的物流筐的管理。
3、第三方業務的整合,包括除了美宜佳之外,其它客戶的管理,以及與他們的結算。
4、發展其它的業務,比如,宅配等。
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相信,時捷物流會發展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