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新時代來臨 兩會開啟零售業新契機
改革開放三十年后,中國經濟發展終于走到了十字路口,作為“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的兩會更是備受關注。“消費”一詞無論是在十二五規劃,還是在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中出現了多次,這無疑牽動著中國零售行業敏感的神經。
兩會的開始,或將結束零售行業過得并不太平的“冬天”,這也許是行業期盼許久的“新開始”。
國富變民富 消費新時代來臨
據資料顯示,中國近十年投資率不斷上升,而最終消費率持續走低,經濟結構轉型進入攻堅階段。十二五規劃提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從過去的“國富”轉向強調“民富”,逐步形成消費大國的發展格局。
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多年來保持持續、快速增長。這顯示:居民的消費水平和購買能力在不斷提高,雖然目前在房地產和醫療、教育幾座大山的重壓之下消費力沒有被完全釋放,但是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兩會的召開和政府對這些社會重點議題的解決,居民的消費力增長不容小覷。
2011年2月10日,美國零售商聯合會在紐約舉辦關于零售業現狀和未來發展的研討會,會上世界零售業巨頭和長期關注該行業發展的著名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在全球零售業發展中的角色日益重要。中國巨大的消費群體的各個年齡層有著不同層面的消費需求。美國多位零售業巨頭表示,2010年美國國內銷售增長乏力,但中國等海外市場卻發展迅速。中國在一定程度上為主要零售商的業績增長提供了保證,成為全球零售業中的重要角色。這也從另一面說明了2011年中國將成為全球零售行業的重要戰場。
在過去一年,國內中外零售企業出色的業績表現,證實了中國內需市場的強勁增長。在十二五規劃和今年的兩會熱點議題中,更是將國民收入的初級分配和再分配列入重點,這也將成為下一輪消費增長的“新引擎”。今年以來,各地紛紛通過大幅提高居民最低工資標準實現了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收入持續上升的通道已經打開。在國內繼續擴大內需的政策推動下,2011年,本土、外資零售企業開足馬力,加快在華擴張步伐。最近包括華潤萬家、臺灣零售企業大潤發、香港和記黃埔集團旗下百佳、泰國正大集團、沃爾瑪、日本吉之島等,在國內密集開出新店,并放言2011年將高速發展。
由此可見,零售行業“黃金時期”的到來指日可待,而新一輪的洗牌也在所難免。
城鎮化進程 引發跑馬圈地
我國已經步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鎮化率由2000年的36.2%提高到2009年的46.6%,平均每年約提升1個百分點。城鎮化建設通過“拉動投資和消費”,共同作用經濟增長,是我國將堅持的長期戰略方向;同時,十二五規劃也將“城鎮化”列入較高的戰略地位,重點是以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重點,培育發展城市群。
城鎮化率的提高,可以極大地擴張消費市場的需求。據測算,一個城市居民的消費相當于三個農村人口消費量的總和,城市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將帶動消費增加1000 多億元,消費將增加約0.8 個百分點。
最近,國內零售業各大企業均發布了最新的發展藍圖,“加速擴張”幾乎是所有大型零售企業的主旋律。
據華潤萬家集團表示,今年該集團計劃新開400多家門店,其中大賣場將達到70至80家,高端超市占10家左右。據悉,華潤萬家集團的高端超市Ole今年首次進入廣州進駐太古匯,并把新創立的連鎖式健康及美容零售品牌Vivo Plus和去年收購的太平洋咖啡引入內地拓展。
據華潤萬家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011年華潤萬家的規劃中:廣佛地區擬新開門店30至50家。當前,華潤萬家在廣佛地區的門店已達92家,目前僅廣佛地區的年銷售規模達到35億元左右,計劃2013年將達到200億元。另外,公司已在廣州奧體中心附近建設大型的物流倉庫,為擴張蓄勢。
外資零售企業在華擴張勢頭更猛。據聯商網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沃爾瑪、家樂福、TESCO樂購、大潤發4家外資超市去年在華開店數量達到120家,其新店選址多在二三線城市。
聚焦兩會提案 零售業的新機遇
日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在長達兩小時的時間內,話題主要集中在各類“民生”問題上,溫總理表示:特別強調民生,把它作為整個規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就是說,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就是讓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這就是我們對今后五年最主要的考慮。”
“民生問題”作為焦點被關注,零售行業首當其沖。去年兩會時,眾多代表、委員不約而同地建議盡快出臺相關產業扶持政策,呼吁國家相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
全國政協委員、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提案指出:解決就業問題的關鍵是大力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扶持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張近東直言不諱,政府應在三個方面給予勞動密集型產業優惠政策:首先,在財政金融方面給予支持;其次,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政策;第三,加大資源配置傾斜。
就零售行業遭遇“發展瓶頸”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填也諫睿智之言:國家應盡快制定和出臺《城市商業網點規劃法》,為我國零售業的發展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規則。王填表示:由于規劃管理制度的缺失,我國城市商業網點建設目前面臨嚴重失控的局面。在一些城市的繁華地區,由于多家國際零售巨頭重復開店,導致出現交通堵塞、環境污染和擾民等社會問題;另外,不少國際知名零售企業依靠地方給予的超國民待遇,在一些城市突破商業網點的合理布局,強行甚至違規開店,這給相對弱小、正在成長中的國內零售企業以致命打擊。
一年后的今天,零售作為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行業,依然成為被關注的焦點。針對這一年行業發展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引發代表、委員們的熱議。
針對“零售商超與供應商兩方之間的矛盾、沖突愈發尖銳”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認為,如果對零售商超的收費行為不加以規范管理和嚴格執法,將直接影響到我國流通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而且亦嚴重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
在建議中,宗慶后提出兩條解決措施:一是建議規范零售商超的市場準入條件,將零售商超的經營規模與其注冊資本掛鉤,減少其行業經營風險,同時,對主要城市的商圈進行規劃,減少零售商之間的惡性競爭;再者,要統一零售商超亂收費行為的執法主體,提高執法力度。修改現行的《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將該辦法的執法權限統一到一個行政機關,設立專門的投訴監督部門,改變目前供貨商被零售商超亂收費投訴無門的情況。
針對“食品安全”問題,在3月2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趙啟正指出,最近中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一項很引人注目的法律,就是關于《刑法》的修正,廢除十幾種死刑罪,但是增加了一種大家十分支持的處罰,就是食品犯罪,最嚴厲的可處死刑。“這說明中國政府及各部門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并且在法律層面上更加嚴厲。”
和食品安全有關的各部委,主要是衛生部、國家質檢總局和工商總局,正在加快完善相關的配套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對打假和消費品質量的監督力度正在加強,強化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
“時間就是金錢,誠信就是生命。”趙啟正的這句話為所有的生產企業和整個零售行業敲響了警鐘。
(中國商報·超市周刊 張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