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商城IPO是個煙霧彈?試探市場反應
據外媒報道,京東商城將于近期為其美國IPO挑選承銷商,擬籌資40億~50億美元,初步計劃于2012年上半年上市。而此前不久,京東商城曾披露,規劃于2012年下半年開始盈利,于2013年初IPO,融資額至少20億美元。
這表明,京東商城的IPO計劃很可能明顯加速,同時融資金額將有明顯提高。這則消息由外媒發布,而京東商城和劉強東本人對此都不置可否,這更像是試探市場反應的一顆“煙霧彈”。
有人將京東商城計劃融資的金額和美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IPO(2004年谷歌的16.7億美元)相比,其實京東商城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公司,其市場領域是B2C(商家-消費者)無店鋪的商品銷售,需要投入更多資源解決線下的問題,如倉儲、物流、服務,而不是網絡營銷方面的問題。
物流渠道“卡位戰”
B2C公司巨大的資金壓力是怎么來的?無論是傳統的商場(如西單圖書大廈)、直銷公司(如安利)、制造商(如中糧),還是連鎖賣場(如沃爾瑪、蘇寧),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接近互聯網。而原來純粹意義上的B2C公司,如京東商城、淘寶商城、當當網,也都將更多的資源投入整合營銷和物流、服務等環節。而正是這些不能在互聯網上實現的環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其中將倉儲、遞送服務作為核心競爭力之一的京東商城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簡單回顧一下京東商城的融資歷程。2007年8月,京東商城獲得今日資本投資,首輪融資千萬美元;2009年1月,第二輪融資額為2100萬美元。今年4月,京東商城又宣稱獲得了俄羅斯數字天空技術(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個人投資共計15億美元,這是中國互聯網市場迄今為止單筆金額最大的融資。其中DST以5億美元獲5%股份,意味著京東估值達100億美元。
有消息稱,第三輪15億美元投資并未能全部如期到位。如果已經按原融資計劃,制訂了相對激進的戰略投資規劃,意料中的投資資金未能如期到位就可能推動其加快其他渠道融資的步伐,這很可能是京東商城加快IPO的重要原因。
“找錢”能力大比拼
其實,不論第三輪投資到位與否,京東商城都很可能不得不加快IPO。目前我國B2C領域已經進入了“強者通吃”的時代,沒有傳統業態商務支持的純網絡B2C公司要想立足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沖,不斷夯實從互聯網營銷、銷售、支付到實體的倉儲、物流、服務的基礎,否則幾年后生存都可能出現問題。這與近兩年純視頻網站遇到的問題非常類似,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京東商城、當當網近期不斷拓展經營范圍,并在網上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營銷攻勢了。
今后數年,京東商城等純粹意義上的B2C公司,必須打一個持續的資金驅動下的全方位資源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且快魚吃慢魚,而B2C落地(倉儲、物流、服務)都依賴于大量的資金投入。這種局面將一直持續到B2C和傳統商務融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此之間,“找錢”能力很可能成為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能力。因此必須多方位籌資,甚至老股東會為此出讓更多的利益。
(經理人 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