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基董事長兼CEO李紅:如何赴美上市
去年9月底,鄉村基在美國紐約主板成功上市,到目前已經過去一年了,海外上市究竟需要注意些什么,到底上市是個啥滋味?
昨日,鄉村基(中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李紅接受了重慶晨報記者專訪。李紅帶領鄉村基的海外上市歷程,也許可以給更多正在路上的企業以參考。
關于風投
對民企發展推波助瀾
2007年,經過半年多的接觸與相戀,鄉村基與紅杉資本和亞洲海投成功牽手。鄉村基由此進入了快速成長期,這一年,鄉村基從原來的10多家店開到了30多家店。
“風險投資對民企組織結構的治理、激勵模式的引進以及給企業帶來現金流等方面,都是看得見的變化。”李紅還記得2007年引入風投,企業首次從內部開始梳理的時候,“鄉村基的運營已經夠規范了,但是那天我滿腦子都是財務。”
李紅說,風險投資的目的之一就是包裝企業上市,要不要風投,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風投對推動民企發展,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建議:選擇一家什么樣的風投公司很重要。最重要的,還是看這家風投在這個行業有沒有成功經驗。李紅說,不同的風險投資企業有自己的形式和風格,有的風投會夸夸奇談,有的目標與思路和企業不吻合,風投負責人與企業老板的溝通是否順暢合拍,也很重要。
關于地點
根據企業經營而定
2007年引進風投后,鄉村基便按照之前與風投公司溝通的路線發展,首先是全力開店,鄉村基當時定下的目標就是做中式健康快餐的領跑者,在全國一線城市開店,然后才是計劃上市。
李紅說,因為有兩家對海外上市很有經驗的風投股東。關于上市的規劃、前期準備、法律、財務審計等,她都沒有操過心。她的工作就是大練內功,抓營運。不過,李紅卻認為,企業在哪里上市,是由企業的商業模式決定,企業的模式在哪里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市盈利率在哪里可以得到認購,企業就選擇在哪里上市。
建議:李紅說,海外融資,各大板塊都特別喜歡高增長率的公司,特別是新興行業,比如網絡、技術含量高的創新型企業,消費型企業也比較受青睞。
關于路演
可以讓上市事半功倍
上市前的一個重要流程就是路演。2010年9月13日一早,李紅帶著自己的團隊開始了鄉村基上市前的最后一關路演,第一站是香港,然后是新加坡、英國、美國波士頓、舊金山,最后就是紐約。
一直到在紐約主板敲鐘的前一天,李紅都在與各種投資者見面,從早上7點半開始,到晚上6點,她幾乎沒有停止過與投資者交流溝通,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她見了至少300家基金公司,最終有200多家成為了鄉村基的股東。
在路演過程中,李紅都表現得比較輕松,每次演講不超過10分鐘,而且會后與員工同吃同住,得到了投資者的高度認同。
建議:一場好的路演,可以讓上市事半功倍。面對投資者,企業老板需要表達清楚企業的定位和獨特的商業模式,對未來的態度就可以了。不過,這些得來源于之前的充分準備。如果老板會英語是最好的,一方面可以體現老板綜合素質,另一方面,老板自己也能夠與投資者進行更好的溝通。
關于上市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2010年9月28日,紐約。這天早晨,紐交所高級副總裁理察德·阿德蒙納斯為自己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與幾位越洋而來的東方客人共進早餐,他們就是重慶鄉村基一行團隊。
9點30分,李紅敲響紐交所的鐘聲,鄉村基(代號CCSC)在紐交所正式上市,這是紐交所迎來的第一家中國(乃至亞洲)餐飲公司。
早餐吃的是中國式水餃,在整個紐交所的大廳及過道,當天都是鄉村基的標識,李紅為此,確實激動和驕傲了一陣子。
她認為,上市對于企業家來說,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讓她激動的莫過于將企業和中國文化帶到了這個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前沿。從此,鄉村基與世界洋快餐巨頭麥當勞、肯德基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建議:李紅說,上市前,不少企業對公司財務、管理模式、業績等還有所保留,擔心泄密。事實上,上市企業就是公眾企業,這些都是必須公開的信息,沒有什么好保留的,唯有扎實練好內功,以業績說話。
關于上市后
上市是新征途的開始
“上市后,企業的責任和壓力更大,你要兌現當初對投資者的承諾,你必須去踐行。”上市了,到底是個啥滋味?李紅深有感觸的說,沒有完美的團隊和企業,但要在企業的發展中,逐步走向完善。她說,鄉村基上市剛一年,還是一個嬰兒,上市才是一個新征途的開始。
因為長期處于封閉式管理,所以,上市后,對鄉村基的企業營銷、管理團隊等來說都是考驗。
建議:從引入風投,到與風投合作,再到上市,李紅一直在進行著自身角色的調整。“從一個人說了算,到現在什么事情都要和風投溝通,征求董事會意見,我現在是為鄉村基的投資者打工。”李紅認為,從一家餐館,到一家上市公司,創始人需要經歷很多角色的轉變,必須把心態調整好。
這正是很多正在謀求上市的企業老板們所擔心的:話語權的喪失,企業不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算。李紅認為,企業上市后,那就是一家公眾公司,需要的就是團隊和職業經理人,老板既是股東又是投資者,這個心態一定要掌握好。
(重慶晨報 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