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連鎖零售業10大事件
1、外資企業在華集體遭遇誠信危機
1月末2月初,國家發改委分別對家樂福、沃爾瑪部分門店的“價格欺詐”現象處以最高50萬元的處罰,并在行業通告;3月初,常熟物價部門對樂購超市公園店、樂天瑪特常州竹林南路店違反明碼標價規定多收價款案予以曝光;此后大潤發、麥德龍、易買得等外資企業門店都被曝涉嫌存在價格欺詐行為;8月24日,沃爾瑪重慶多家門店銷售假冒綠色豬肉事件被揭發,隨后涉案兩人被逮捕,25人被刑事拘留。重慶市工商局依法對沃爾瑪重慶涉案門店作出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約269萬元以及停業整頓15天的行政處罰。
入選理由:一向以“經營先進、遵紀守法”自詡的外資零售企業,緣何在2011年遭遇到集體“被誠信”?外資的集體“誠信缺失”似乎更是一個信號:如今中外零售企業已經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市場狀況今非昔比。
2、四大外資零售商在華不約而同換帥應變
3月,Tesco韓國區首席運營官施敦庭正式接替陶邇康成為中國區新任CEO。8月22日家樂福總部表示,家樂福任命現任家樂福國際發展市場執行董事ThierryGarnier擔任中國區新總裁,明年4月上任。9月麥德龍宣布,10月1日起,原萬客隆波蘭總裁何哲偉就任麥德龍中國區總裁兼首席運營官。10月17日,沃爾瑪總部宣布沃爾瑪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耀昌由于個人原因離職,公司亞洲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貝思哲將暫時兼任該職。
入選理由:Tesco、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接連宣布在華換帥。這被業界解讀為與今年外資企業集體遭遇在華市場的誠信危機有關,或許外資企業已經洞察到了中國市場的大環境在發生微妙變化,而外資企業本身也需要在經營管理上改變一下風格了。
3、永輝超市、海航商業提速全國擴張
7月底,永輝超市進駐南京;9月16日,永輝超市與沈陽市于洪區人民政府簽訂就“永輝東北交易物流中心、于洪永輝城市生活廣場及遼寧總部經濟大樓”項目簽訂了項目投資框架協議;9月30日,永輝超市鄭州第一店開業,10月1日,永輝超市石家莊首店開業。自此,永輝超市已經形成包括福建、重慶、北京、安徽、河南、河北、東北等全國重點市場布局。
4月,海航商業宣布已完成對梅州樂萬家超市的收購,隨后海航商業在不足半年內連續收購了湖南家潤多、南通超越超市等區域企業。截至目前,海航商業門店數已達394家,營業面積110萬平方米。
入選理由:要真正成為中國零售市場上的巨頭企業,走向全國發展是必經之路。但在當前內外資巨頭企業的擠壓之下,有能力走向全國的本土企業寥寥無幾。永輝超市與海航商業的強勢發展,無疑也提升了其他區域零售企業的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4、新華都、永輝瓜分易買得 本土零售崛起
經歷了數月的談判后,易買得華東地區6家門店和北京1家門店終于敲定了買家。記者從易買得獲悉,其華東地區6家門店以1.25億元出售給新華都,而其北京1家門店則以2000多萬元出售給了永輝超市。知情者透露,包括沃爾瑪、TESCO樂購、麥德龍等眾多國際巨頭曾洽談收購,但最終花落本土零售商。當然,這僅僅是我國零售業10年發展的一個剖面。
事實證明,作為對外資開放最早與最為徹底的行業,我國零售業經受住了外資零售巨頭們的沖擊,并且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逐漸成長壯大起來。
入選理由:入世10年中,具有快速學習能力的本土零售商與擁有供應鏈效率、品類管理、連鎖標準化等競爭優勢的外資零售企業形成了激烈的競爭與對抗。在角逐中,本土零售企業非但沒有被淘汰,反而一步步發展壯大。開始由“被收購方”轉向“收購方”,這種角色的轉換直接影響到了中外零售巨頭的市場版圖。而今年外資的處境頗為尷尬,易買得終因水土不服,在華遭遇困境。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內資真正開始學會“與狼共舞”。
5、餐飲業頻現質量問題 食品安全存隱患
7月,味千拉面因被曝湯底由濃縮液兌制而引發的“骨湯門”事件;在味千被曝光以后,海底撈被曝火鍋骨頭湯系沖兌的“勾兌門”事件,海底撈服務神話遭遇誠信危機;與此同時,肯德基、永和豆漿、真功夫等餐飲企業被曝用豆漿粉沖泡豆漿謊稱“現磨”的“豆漿門”事件;繼肯德基的“豆漿門”事件之后,麥當勞又被曝吃出蛆蟲。
入選理由:目前餐飲業所暴露出來的食品安全問題對餐企的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食品安全問題一次又一次地將餐企推上風口浪尖。餐飲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理應是良幣驅逐劣幣,然而一些降低成本的潛規則盛行,助長了類似“法不責眾”的投機心理,使得這些消費者心目中“信得過企業”也如法炮制。
6、國進民退 武商聯贏得鄂武商保衛戰
6月9日,武商聯、武漢國資公司及武漢經發投通過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平臺累計增持鄂武商A總股本的5%股權。隨后,武商聯及一致行動人7月14日再次通過二級市場增持0.32%股權。至此,武漢國資系已控股鄂武商A的29.99%股權,超過銀泰系及其一致行動人掌控的24.73%。8月3日,鄂武商A控制權之爭以“國進民退”的結果落幕。
入選理由:繼2006年那一輪爭奪鄂武商A控制權未果后,“銀泰系”今年3月份再次卷土重來。在武漢市國資委甚至是政府相關部門的多方支持下,一次次頑強抗爭的“銀泰系”終于式微。然而,這場“國進民退”的博弈結果,對于鄂武商A甚至是武漢市商業發展的大環境來講,會是一件好事嗎?在國資面前,市場規律的作用又能發揮多少呢?
7、張大中接替陳曉任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
3月9日,國美電器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董事局主席陳曉因個人原因自3月10日起辭去董事局主席主席、執行董事、執行委員會成員兼主席及授權代表職務,原大中電器創始人張大中出任國美電器非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3月28日,張大中以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的身份首度公開亮相。
入選理由:自去年8月國美電器大股東黃光裕家族與以陳曉為代表的國美電器管理層矛盾公開化之后,國美電器一直處于內部權力爭斗之中。在經過幾個回合的爭奪后,國美電器終于在今年上半年結束了這場耗時、耗力的內部爭斗,而3月張大中接掌國美正是此番爭斗結束的標志。
8、華潤萬家收購洪客隆進駐江西
7月29日,華潤萬家母公司華潤創業宣布以36.9億元人民幣收購江西洪客隆百貨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在本次收購中,華潤萬家有關人士指出,通過洪客隆在江西的21家門店,華潤萬家可及時實現在當地市場的領先地位,進一步提升華潤萬家在中國零售市場的競爭力。也為華潤萬家進一步實現 “全國發展、區域領先、多業態協同”的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入選理由:此舉不僅使得華潤萬家在全國的門店數量超過3600家,同時在與內外資巨頭企業在全國市場的博弈中,拿下了又一個份量很重的區域。而對于江西本土市場來講,也失去了惟一一家全國連鎖百強中的零售企業。
9、團購行業被“燒”進“寒冬期”
8月,最有希望成為首家上市團購網站的高朋網開始大范圍裁員,華南地區裁員比率竟高達83%。隨后窩窩團、街市網、開心團購網等相繼發生大規模裁員風波。“裁員、倒閉、挖墻腳”成為蓬勃發展不到一年的團購行業新的關鍵詞。僅在8月,全國就有超過300多家團購網站關閉,截至目前大把融資、燒錢后的團購網站企業,還沒有一家成功上市。
入選理由:在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團購行業實實在在體驗了一把“樂極生悲”。從2010年初國內第一批團購網站企業發展起來到現在,在經歷了集體瘋狂過后,團購業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進入行業的第一次洗牌期。由于狂熱追捧后的“消化不良”,團購網行業在屢遭寒流侵襲后,將進入第一個“寒冬期”。
10、百思買中國關閉9店押寶五星
2月22日,百思買全球執行副總裁兼百思買亞太區總裁唐思杰在南京正式對外公布:“百思買將關閉中國大陸地區9家門店。”但唐思杰也明確表示,百思買并非退出中國,在今年適當時候會以全新模式重新開出百思買品牌的1至2家門店,同時將加快其全資收購的五星電器在中國的擴張。今年12月底,百思買將在上海徐家匯重開門店。
入選理由:作為全球家電連鎖的老大,本欲在中國市場大干一場,卻發現自己得意的經營手法中國的消費者根本不買賬。殘酷的市場競爭再次證明,沒有誰是永遠不敗的老大。而被業界解讀為要退出中國市場的百思買,能否以全新的經營模式殺個“回馬槍”呢?
(聯商網 諸振家 《中國商報·超市周刊》劉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