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co樂購金華店為何關閉?管理存在問題
紛紛擾擾的Tesco樂購超市金華店關閉風波告一段落,留給金華零售業是怎樣的思考呢?
樂購超市金華店為何關閉?
記者見到Tesco樂購超市金華店店長小童時,她一臉倦容。這段時間,她忙著接待各地樂購超市調來幫忙的員工、來解決問題的公司領導,最讓她頭痛的是金華店老員工的加班費問題。對于關店原因,她給出的官方說法是:“目前該店硬件條件跟不上英國總公司的標準。”
據了解,金華店賣場面積只有6000平方米,而且位于地下,停車位也偏少。此前,Tesco樂購紹興店也因同樣理由關閉。Tesco樂購華東區域負責人傅濤表示,作為全球第三大零售商,英國Tesco對門店面積、卸貨區域設備、停車位等硬件都有嚴格要求,Tesco樂購部分門店不達標。當年收購后,有一部分門店進行了改造,但有一部分門店由于各種原因難以改造,關閉的紹興店和金華店就屬于此類。
我市零售業有關人士指出,Tesco樂購超市金華店關閉,原因有兩個:首先是虧損,其次是管理上存在問題,而后者又加劇了虧損。
在該人士看來,外資超市進入金華,必須解決本土化的問題。可是,在這方面,沃爾瑪做得并不到位,它奉行的是全球標準化。而Tesco樂購正好相反,該公司在很多方面已經相當“中國化”,但也產生了一些不好的習氣,比如公司采購層面的腐敗。
另外,由于Tesco樂購股權變動很大,導致管理理念經常變化,讓普通員工無法適從。
超市贏利的秘密是什么?
良好的消費環境,使得國內外眾多零售商對金華趨之若鶩。目前蘇寧、國美、沃爾瑪、百聯集團的世紀聯華、Tesco樂購、大潤發等零售業巨頭都已進入金華。
外資超市在金華一般布局于市中心地段,這就導致物業租金壓力很大,而且也難以承受再開第二家店。“除了全球采購帶來的規模優勢以外,外資超市的零庫存也降低了成本壓力。”我市商業系統一位關心零售業發展的人士告訴記者,仔細觀察沃爾瑪和樂購就會發現,他們的庫存基本在貨架上方,只能維持幾天的銷量。沃爾瑪超市金華店和樂購超市金華店相關負責人也承認,加上超市倉庫的貨物,供應量也只能維持一個星期。
外資超市在金華開設門店,其實凈利潤并不高。沃爾瑪超市金華店相關負責人說,沃爾瑪倡導“天天低價”,商品種類繁多,主要是日用百貨,由于報損率高,使得門店贏利只夠維護費用。“即便如此,外資超市還是有錢賺。”這位負責人稱,秘密在于超市對供貨商是幾個月后才付貨款,甚至還收取押金,加上進場費、開戶費、節慶費、新店開張費、老店裝修費、新品費、條碼費、合同續簽費、海報費、堆頭費、信息共享費、促銷員管理費、咨詢費、促銷服務費等,手頭就有了很充沛的現金流,可以“錢生錢”。
金華市華洲超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優秀的零售企業,除了銷售毛利,還要看后臺毛利,即一些營業外的收入,這樣才能有良好的效益。”
外資超市還在跑馬圈地
記者了解到,盡管外資企業在華東地區頻現關店事件,但并沒有退出市場,有的甚至還在擴張。
“我們關閉了紹興、金華兩家門店,但并不意味著我們退出這兩個市場。”傅濤告訴記者,“事實上,Tesco樂購目前一邊在處理撤店事宜,一邊正在兩地物色新的物業,在永康也正在物色物業開設大賣場”。
浙江省商務廳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省部分外資超市累計實現零售額766814.72萬元,同比增長39.03%。所以,樂購超市繼續在金華找物業也就不足為奇了。另外,沃爾瑪也有意在市郊開辦另一家大賣場。事實上,沃爾瑪、家樂福、Tesco樂購、大潤發等外資零售商一方面收縮部分陣地,同時也在積極擴張。
“從門店分布來看,華東地區仍是目前外資超市最重要的發展區域。”一業內人士分析,相比其他幾個區域,大型外資超市在華東地區門店最多,其中Tesco樂購和大潤發在華東地區的門店更是占據其在我國門店總數的一半以上。
在如何與外資超市競爭上,福泰隆連鎖超市的經營策略是以市區為中心,往外輻射。福泰隆已找到適合自己的三大主營業態:超級購物大賣場、社區大型購物廣場、社區連鎖便利店,這些都是可以成功復制的模式,比純粹的超市業態更靈活。
聯華的一位主管告訴記者,聯華超市目前在省內二、三線城市的經營還算不錯,最好的是溫州、義烏、臺州,“以溫州為例,我們超市客單價(指顧客的平均消費額)達到130元,甚至高于杭州的聯華超市”。但也有地區經營狀況平平,“紹興、金華的本土超市都比較強勢,我們在這兩個地方很難找到好的物業,銷售業績只能算平平”。
對本土超市而言,外資超市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始終值得學習借鑒,并加以創新。本土零售企業要做大做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金華日報 記者 李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