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變革話題大行其道,唱衰零售企業都以不與時俱進,不創新為立足點進行批判,然而正如大部分人的勤奮程度還不到拼智商一樣,大部分零售企業的基本功完善程度還不到拼創新。
一串香蕉引發的思考
我在超市買香蕉,但是香蕉個數太多,我想用手掰下多余的,但是怕一用力就損壞香蕉。所以我找來工作人員幫忙,希望有個小刀能幫助切割多余的香蕉。然而,工作人員卻和我一樣并沒有小刀,得知我不要多余的,然后就粗魯地用力一掰,最終有個香蕉的頭掉了。做生鮮的都知道,這個香蕉用不了多久馬上品質就會降低,最終成為損耗。我在這家超市香蕉的堆頭看到了很多類似的孤品殘次香蕉,不用想這些一定都是被顧客掰下來,果肉與空氣一接觸,香蕉全部成為損耗。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香蕉堆頭放的大部分都是大串的香蕉,也就是說那么多香蕉,顧客只能用手掰一部分自己需要的。我在另一家水果店也是買香蕉,店主對待香蕉就友好地多,我說我只需要四個,她說讓我等一下,拿來刀幫我切割,用小刀割下來的香蕉依然可以售賣,大大降低了損耗。
就切割香蕉來說,一個人技藝再嫻熟,都沒有小刀切割來得好。對連鎖超市來說,如果這個刀切香蕉的方案能夠實行,那么由此推行到每家門店,每天香蕉的損耗就可以大大降低。在這個基礎上,在香蕉擺出來之前,就已經根據門店顧客買香蕉的個數數量,先行切割好個數不等的香蕉串,那么也可以大大降低顧客自行掰香蕉的行為。再由香蕉推及至其他水果,再由水果推及其他品類,相信這一大塊損耗的降低就可以為企業創造豐厚的利潤。就我所知道的永輝在賣生鮮方面,就有嚴格控制顧客自己挑選水果的規定,而是有專業的工作人員(永輝稱之為買手)帶上手套后幫助挑選,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水果在被挑選過程中產生的損耗。
基礎工作的提升比創新更重要
一個行業由行業基本知識(這一部分類似與地基,越是要造高樓大廈,這一部分就要越穩妥)提升型知識,創新型知識構成。它們往往都是呈現金字塔的形狀往上的。這就意味著提升型的知識是依賴行業基本知識才能得以產生,創新型的知識更是需要數量龐大的行業基本知識和提升型知識做為根基。創新不是憑空瞎想,而是來源于對基本知識的提升再優化,是為了更加符合用戶的習慣,是為了增加企業的利潤而進行的改變。
創新新人才是怎么產生的,產生于一萬小時的積累。一個優秀的文案,并不是華麗的堆砌辭藻,而是不斷模仿學習行業內的經典案例,從而進行再創新。一個優秀的零售企業也是一樣的,只有不斷積累行業的基本規則,基本知識,然后不斷提升,最終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產生創新。
大部分人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一些看似基礎平淡的工作,比如準備一把切香蕉的小刀,減少香蕉損耗,這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基礎到不能再基礎的工作,但是往往被“做大事”的人忽略。最終就會發現,就是這些來源于平凡的基礎工作,在這個平凡的基礎工作上你比別人做得更出色,只是因為你一個小小的變動,這個平凡基礎的工作卻為企業創造了豐厚的利潤。
零售企業不像科技型的行業,時不時就有變革性的創新。那些所謂變革性的創新要么就是迅速衰亡博一時眼球的,要么就是經過積年累月的積累才造就的。所以不要害怕自己跟不上潮流,零售企業變革性的創新需要大把時間的積累。零售行業的細節性創新則有意思的多,更多的往往出在基礎性工作上,是最能快速體現成效的工作。
現在大部分零售企業的基礎工作完善程度遠還沒到拼創新的時代。當零售企業的基礎工作越做越完善的時候,創新也就源源不斷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