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市行業可以說是起步晚、發展快,從學習西方到自主創新,慢慢走出一條適應中國市場的發展之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里走完了國外超市行業六十多年的路,其中的曲折變幻冷暖自知。
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中國還是傳統的封閉式售賣方式。在1981年中國開出了第一家開放式售賣的超市,開始了中國現代超市的先河。從此一直到今天,主要是學習西方的階段。據說當時開業的第一家超市,連購物車、收銀設備等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中國超市行業起步晚,管理經驗、經營方式等都主要靠學習國外的大型超市。最早進入中國的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巨頭,給中國帶來了歐美大型超市的管理經驗,一直到近幾年,中國的超市行業都在學習家樂福、沃爾瑪的管理經驗,而這些超市也給中國培養了第一批的超市管理人才。
及至加入世貿組織,進一步開放零售市場的時候,還有人擔心中國的零售行業會頂不住外來超市巨頭的沖擊。確實如此,從2001年后,各大零售巨頭開始在中國市場上瘋狂的跑馬圈地,大有群雄逐鹿中原的態勢。
在這個階段,我們主要學習歐美超市的開放式陳列、賣場布局、陳列方式、采購模式等。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成長起來了一大批的中國本土超市,有些還向全國市場進行擴張,大有與外來超市巨頭一爭高低的態勢。
但是,畢竟中國市場是一個與西方市場截然不同的市場模式。所以,在經歷了瘋狂的跑馬圈地后,這些以大而全為特色的歐美超市普遍呈現頹勢,甚至有一些干脆退出了中國市場。
反而中國的一些本土超市,在學習歐美大賣場模式的經驗基礎上,結合中國居民的生活習慣,加強了生鮮部分,深的中國居民的歡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是中國企業在學習基礎上主動創新的典范,打消了入世前人們的擔心。也是這一點,讓很多歐美超市巨頭在中國本土超市面前毫無招架之力。
這可以稱為中國學習歐美超市的第一的階段。但是在這個階段,在精細化方面學習的還是不足:如陳列的精細化、商品管理的精細化、損耗控制的精細化等。隨著近幾年超市經營效益的下降,對提升經營能力要求越來越迫切,通過精細化管理控制成本、提升效益稱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之前主要是跟家樂福、沃爾瑪等學習歐美大賣場模式。但是在精細化方面,日本超市則做的更好,研究的更深入。
日本由于人口多、國土面積小,資源少,所以非常重視效益的發揮。所以日本的超市沒有才有歐美大賣場的模式,這一點在筆者另一篇文章中有論述。日本根據本國的國情特點,研究出來一套自己的運營標準。
中國超市行業開始了第二階段的學習,就是學習日本的賣場設計、商品陳列技術,以及精細化管理技術。這一階段的學習近幾年才顯露端倪,可以相信這是樂城引起的。
樂城超市成立于2012年,說正是大賣場模式開始呈現頹勢的時候,找到一條突破道路是成敗的關鍵。多虧了樂城的王衛總經理始終是一個勤奮刻苦、善于學習、勇于創新的人。當時,在開這家超市的時候就沒有單純學習大賣場的模式,而是采用了緊湊的賣場設置和商品陳列。尤其是關注生鮮,對生鮮的加強關注,讓樂城獲得了競爭優勢,獲得了生存空間。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同行業意識到這一點,競爭依然非常激烈,生存壓力仍然很大。這就是為什么要開始第二階段學習的原因,必須通過精細化管理,減少成本,在單位空間上獲得更多的效益表現。
王總每年都要去很多國家考察,日本是王總去的最多得了,也是王總帶領團隊學習最多、最深入的。近幾年樂城一直在學習日本的模式進行改進陳列、規劃,今年開始更是在具體的操作環節等方面進行學習。
我想這也是樂城為行業所矚目的主要原因之一。行業也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優勢,開始此起彼伏的學習、實踐。
不得不說這種學習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現在行業內只是表面上看到了其中的亮點,但是并為發現其中的奧秘。尤其是,在學習上只是關注了表面陳列的美觀,其實并為深入的對這種陳列的奧秘進行研究。另外,最為關鍵的對精細化的管理模式、運營方法上的學習并未開始重視,這才是最大的價值所在。
現在大部分的超市還是在通過樂城進行學習,部分的超市去日本學習最多只是走個過場或是學個皮毛,除樂城之外現在并沒有一家超市在深入的去研究和學習日本。對樂城,這是一個機遇,在所有人都還在夢中的時候已經起跑了,只要踏實、堅定的走下去,相信一定能引領行業潮流。但對整個行業來說,已經面臨如此危局,相信一定有越來越多的人醒過來,去學習、改變,最終推動中國超市行業走向成熟。
可以預見,在這個階段學習、落實最為透徹的一定能把握新的一輪機遇,迅速成長成為中國超市行業的佼佼者。當然,中國的國情還有與日本所不同的地方。如果把握中國國情特點和發展趨勢,及時作出適應的調整的適應,必能引領新一輪的發展潮流。
其實,在樂城的學習中走過這個彎路。樂城去年組織一大批店長到日本學習考察,回來后就開始落實日本的陳列技術,美其名曰花式陳列。但是陳列雖然好看了,但銷售一直起不來。直到今年,陪同一位日本的老師考察,他沒有說我們陳列的怎么樣,而是問賣的怎么樣?頓時感覺我們犯了一個大錯誤,只是把商品陳列好看了,但是銷售呢?怎樣才能通過這樣的陳列提升銷售呢?這才是最需要我們去研究的。
最近讀了賣的好的陳列,好像找到了思路:所謂陳列,一是引起關注,二是引起興趣,三是喚起需求,這樣才能吸引購買,刺激購買。
需要配合的是商品選擇、陳列規劃、商品搭配、輔助道具等等。
一方面是中國超市發展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中國現在正處于以及激烈巨變的社會,中國超市行業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并未形成成熟的模式。但是,中國的社會模式正初步處于穩定,中國超市行業,經歷這個階段之后,也會迎來穩定局面。那么,能在這第二階段的學習創新中勝出了,必能夠成為未來中國超市行業的佼佼者。
要知道,處于變化之中的時候,領先只是暫時的。但是,在一個成熟階段,一旦形成規模優勢,就再難被超越了。
學習日本的陳列思想,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