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店來講,很多都是“三新”店,也即新的地點和市場、新的投資者及新的管理團隊,這些店在開業后,很快就會遇到以下四個問題:
1、集客力低下:一般新百貨店都是座落在城市副中心或者是未來城市中心,這些區域距離傳統意義上的市中心都會有一定的距離,周邊配套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成熟和完善,所以這些地段的自然的人氣就不大,再加上新開店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都不夠,自然就會造成集客力低下的現象。
2、商品力低下:一般百貨店從開業到真正成熟都需要經歷3年左右的時間,隨著新百貨店越開越多,在百貨店跟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我國的商業還不是很發達,大都還處在傳統的時代,很多的品牌公司及代理商都在尋找展示和銷售的出路,而那時的百貨店的數量還不是很多,于是就出現了每個百貨店門口都扎堆了很多品牌等待入場,于是,“進場費”等等各種雜費都應運而生,近十年來,新開百貨店越來越多,“僧多粥少”的現象開始出現,每家百貨店在開業之前都在使出渾身解數“引廠進店”,有時候甚至為了一個品牌的進駐不惜付出重金,即使這樣,新開百貨店的品牌還是很難讓顧客滿意,甚至出現“不能滿鋪開業”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商品的影響力自然就會比較低下
3、企劃力低下:新開百貨店本身品牌影響力有限,再加上全新的團隊和面對新市場,企劃推廣活動往往很難奏效,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慢慢了解并適應新市場的規律
4、交易力低下:新開百貨店本身的培訓能力缺乏,一些比較知名的品牌本身會有一成套培訓體系,但對于大量的二、三線品牌來講,都是由代理商在操作,這些代理商一般來講管理和培訓能力都有限,同時,由于新店的業績還不夠穩定,所以供應商一般也不會把最優秀的營業員派駐進新店,所以會導致新開百貨店的營業員技能普遍較弱,
這類百貨店如果要發展,則必須經過生存期(一般1-3年)、生存發展期(3-5年)、快速發展期(4-6年)和成熟期(5年以上)這四個階段。
造成上述四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商圈不成熟,店址存在問題:一般城市副中心需要3-5年的發展才能真正具備人氣,而有些店址的選擇本身就存在問題
2、經營定位不準確,我們知道,百貨店大體上可以分為精品店、時尚流行點和大眾店三大類,實踐中見過很多的百貨店還在籌建階段,投資者就喊出了要打造“精品百貨店”的口號,這種不顧市場特點的做法在日后無疑會受到市場規律的懲罰,事實上,從生意的角度看,精品百貨店往往存在更大的風險。
3、物業有硬傷,不利于商品布局:很多的新開百貨店的物業在設計和建設階段沒有商業人員的介入,有些甚至是在物業開工后仍然不知道這個物業將來會做百貨,等到物業差不多建好的時候才決定做百貨,這樣一般來說,物業的內外部結構就會存在一些百貨所不適合的結構和設計,有時候會對品牌的落位直接帶來很大的困難。
4、物業周邊規劃存在問題:百貨店是個客流高聚集的場所,車流量和人流量都會比較大,有些百貨店,在籌建的時候把重點都放在了招商上,忽視了物業內外部的車流動線和人流動線,往往導致開業后行人不暢和停車難或者行車進出不便的問題。
5、體量不夠大,商品品類不全:一般來講,正常的一家百貨店建筑面積應該在25000平方以上,這樣的百貨店在前期規劃時,基本上可以把所經營的品類規劃齊全,而低于15000平方的百貨店,由于體量太小,就不得不丟棄一些坪效相對低下的品類,而品類不全就不利于人氣的聚集,另一方面,這類小型百貨店的營運成本跟標準百貨店相比幾乎相當,這就給日后的營運帶來高成本的壓力。
6、推廣策略不適應當地消費習慣:由于是新市場,不了解當地的文化尤其是消費文化和消費特性,企劃推廣往往是抓不住點,花了很多的錢卻收不到應有的效果。
7、招商問題:缺品牌,或者有品牌但缺當季暢銷貨品,也會造成新開百貨店業績低下。
8、管理團隊內部協作效率低下:管理效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跟供應商的合作及營銷工作,也會影響到業績的提升。
針對上述這些問題,有如下幾個提升業績的有效方法:
1、解決人的問題:百貨店在籌備期間,由于任務重時間緊,會招募大量的人員加盟,這些人員在經歷過開業的磨合和鍛煉后,會逐步出現分化,優秀的管理人員也會逐漸顯現,開業后,建議引進第三方機構針對現有人員進行一次“人力資源的測評工作”,根據測評結果再結合日常工作實績,調整人員和組織結構,把優秀員工放在合適的崗位上,所有企業,人是最重要的根本因素,這項工作非常重要,甚至比招商本身還要重要。
2、整合管理體系,提升管理水平:新店開業后,即進入了實際的營運期,這個階段就要摒棄籌建期“招商決定一切”的工作思路,充分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需要解決了人的問題后梳理和整合管理體系,修訂籌建期的一些管理規定和規章制度,針對百貨的幾個重要業務部門如商品部、營運部、企劃部提出明確的管理要求,按照一個成熟百貨店的工作標準來要求每位員工,并在工作中著力提升各級管理人員的百貨專業技能和管理技能,“百貨無大事、細節最重要”,需要我們持續的改進管理
3、二次招商,調整品類與品牌結構,提升商品力:百貨店一旦開業,就意味著進入了持續的品牌調整階段,品牌調整是百貨永恒的話題,需要不斷根據市場競爭情況和自身特點及定位不斷調整品牌結構,由于現在百貨店籌建中普遍出現供應商強勢的現象,所以一般百貨店開業初期都會在品類和品牌結構上存在遺憾,一旦開業就需要立刻制定階段性的品牌調整目標,實施品牌調整,提升商品影響力和號召力。
4、個別百貨店需要硬件升級改造:前面說過,有些百貨店是在所在的物業基本完工后才決定做百貨的,所以前期的部分建筑和設計不一定能適應百貨的需求,再加上籌建期間一般來講時間緊任務重,這類百貨店開業后一般都需要改造內部的硬件設施以應對市場競爭。
5、調整企劃策略、召集VIP顧客、購物專場的組織:VIP的消費占比一直是各個百貨店重視的經營指標之一,一般新開百貨店的VIP消費占比為20%上下,可優秀的成熟百貨店的VIP消費占比可以高達50%以上,筆者更是見過一家年業績超過20億的百貨店,其VIP消費占比竟然超過了70%。也就是說這家百貨店的VIP顧客一年消費了14億以上,可見這家百貨店的市場成熟度和穩健性。VIP顧客對于新開百貨店是至關重要的,這已經成為了百貨店的一種經常性的營銷手段,在做企劃方案時,需要從擴大VIP的群體、維護VIP的重復購買率、提升VIP的滿意度等幾個方面著手,把VIP的維護和拓展方案很好地融進企劃方案,也可以嘗試B2B的VIP拓展方案,也即可以嘗試跟大型的廠礦企事業單位聯合舉辦有針對性的“購物專場”,推廣百貨店的品牌,筆者曾經組織過好幾場這樣的購物專場,應該說還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這種購物專場的舉辦還不需要大量的廣告成本。
---------------------------------------------------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
我的職業是百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