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零售持續火爆 現“食利型”贏利模式 在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的“2013年中國商業十大熱點展望”中,網絡購物引發了評審專家們的普遍關注。評審者稱,網絡購物將延續其“火爆”走勢,同時認為網絡零售中的一些不良經營“習慣”需要反思和規范。
在中國各類零售業態的成長性上,網絡購物連續多年保持第一。2012年網購延續強勁走勢,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網絡購物交易規模已超過2011年全年,達到806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
2012年中國網絡購物出現了兩個突破:一是市場交易規模超過一萬億元;二是網購交易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5%。
專家分析,網絡銷售的持續“火爆”,與網絡用戶規模擴大、網民網購頻繁、網店增加等因素有關。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絡用戶已達到2.14億人,同比增長23.7%。普華永道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網上購物的頻率是歐洲消費者的4倍,是美國和英國的近2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披露,已有59家中國連鎖百強企業開出了超過70家網店,其中,今年以來銷售疲弱的百貨店占26家。
此外,隨著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國際購買力的提升,以及食品安全事件和同一種商品國內購買價格大幅高于海外等的“曝光”,向海外購物網站訂購商品逐漸興起。這種被稱為“海淘”的網購方式,已成為許多人購買奶粉等食品和某些種類物品時的首選。
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的網購增速世界最快,2013年,網絡購物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將上升到6%以上。同時,網絡購物對中國傳統零售和批發業的沖擊也越來越明顯,有可能引發新的劃時代的商業革命,這將對實體商業的未來產生全方位的、極為深刻的影響。
專家指出,中國網絡購物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不好的商業“習慣”也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普遍擔心。首先,是消費者抱怨最多的失信現象。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監察數據表明,2012年上半年接到電子商務投訴58613起,與往年相比在數量上大幅度增加。此外,與實體店相比,在網上購物更容易遭遇“陷阱”,消費者維權更難。
其次,出現了與實體大型零售店十分相似的“食利型”贏利模式。交“進場費”和按銷售額計提“扣點”已逐漸成為本土電商平臺的“行規”。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所謂平臺使用費其實就是網上的“通道費”,而交易傭金則是網上的“銷售扣點”,這些在零售實體店中政府正在清理整頓、企業也在反思的行業“陋規”,正在網絡平臺上大行其道。
第三,惡性價格戰愈來愈烈。近年來,國內網購市場上價格戰的力度要遠遠大于改善服務的努力,2012年網購領域爆出的最大丑聞當屬家電商品的電商價格大戰。事后證明,所有“參戰”商家都做了一些誤導消費者的“假動作”。如,先調高價格再打折降價;“打狠折”的商品卻沒有可供之貨;聲言價格最低的商品,卻在其它商家找不到比價的品種等。
專家指出,中國的電商平臺,應當認真反思為人詬病的種種不良經營“習慣”,避免把網絡銷售這類最有前途的現代交易方式引上“邪路”�! �
�。▉碓矗褐行律� 記者:劉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