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電商生死劫 倒閉出售裁員成主要標簽 2012年電商格局繼續分化,大平臺脫穎而出,垂直電商壞消息不斷。倒閉、出售和裁員這幾個標簽概括了垂直電商的生存狀態。垂直電商為何陷入如此境地?
除了競爭原因之外,主要還是垂直電商未能快速找準自己的定位,被市場和資本牽著“牛鼻子”走,被迫削足適履。垂直電商的未來到底在哪里?業界一直有爭論,有觀點認為已沒有出路;但也有觀點認為,機會還很大,關鍵在于如何運營。
盈利困境
沒有持續廣告的投放,垂直電商銷售也是下降的。面對如此情況,只能繼續瘦身以求活路。多數垂直電商采取了第二步措施,即給員工減薪甚至是裁員。
“暫不方便接受采訪,抱歉。”等待出售的初刻CEO許曉輝如此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比起維棉來,初刻還有機會尋找買家,境況要好一些。
從2012年初風險投資冷對電商開始,處于燒錢階段的垂直電商日子就一直不好過。
2012年初,多數垂直電商創始人都還把希望寄托在尋找下一輪的投資人身上。當時,天天網CEO鞠傳國和優雅100CEO陳騰華都表示公司有融資意愿,但進展并不順利。據了解,優雅100在2012年還是拿到了原來投資人追加的一些投資,但這并非最理想的結果。
投資跟不上,資金斷糧的風險一直如影隨形地縈繞在垂直電商的頭上。面對捉襟見肘的錢袋子,這些創始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縮減開支。第一步,減少推廣費用甚至停止廣告,廣告一減少或停止,流量便懸崖式地下降。艾瑞2012年1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B2C網站大概有接近1000家,但收入能夠達到上千萬元的僅有數百家而已,而這些網站中60%~70%流量都在下滑,真正流量有上漲的只有20%~30%。
沒有持續廣告的投放,垂直電商銷售也是下降的。面對如此情況,只能繼續瘦身以求活路。多數垂直電商采取了第二步措施,即給員工減薪甚至是裁員。然而,如此一來,公司士氣大受打擊,想實現業績反彈則難上加難,拖延時日已是部分垂直電商的現實寫照。
對此,酒仙網CEO郝鴻峰一針見血地指出:“多數B2C玩的并不是自己的錢,因此面對公司的虧損并不太在意。”多數人很自然的認為,通過廣告砸出一定規模時再考慮賺錢的事,初期只要規模及速度。現實很殘酷,規模不等于一切,如京東、當當盈利都不容易,何況規模更小的垂直B2C。
一個值得分析的案例是維棉,原本計劃通過聯合江南春的戶外廣告平臺打響網售襪子第一品牌。但維棉沒能堅持到最后,巨額的廣告投入成本顯然與初創企業風格不入,最后導致資金鏈斷裂,企業倒閉。
“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整個零售市場往下走了,尤其是電商這塊,大家都能夠感受得到。”優購CMO徐雷認為,整個宏觀經濟的下行也給垂直電商帶來了外在的壓力。
顯然,垂直B2C的壓力還來自于大平臺紛紛加大在垂直領域的投入,天貓、京東加大了招商力度,蘇寧易購和國美的庫巴也都紛紛拉籠垂直B2C,平臺型電商分流了一部分客流,使得垂直B2C日子更難過。
定位不清
對于許多創業者來說,他們當初選擇做垂直B2C時,也并沒有想好如何做,往哪兒走。可以說,多數垂直B2C定位出現了問題。
“所有不以盈利為目的的融資都是耍流氓,所有不以賺錢為目的的投資都瞎扯淡!”萬嘉創投董事長、浙商創投合伙人張巍在微博中寫到。
有人說,垂直電商這輪泡沫與瘋狂的資本脫不了干系。在2011年上半年之前,一個垂直B2C拿VC上千萬元人民幣是輕而易舉。比如,維棉的投資人徐小平曾告訴記者:“在見面溝通僅僅20分鐘后,我就決定投資了。”可見,當時電商項目的火熱程度。
其實,對于許多創業者來說,他們當初選擇做垂直B2C時,也并沒有想好如何做,往哪兒走。可以說,多數垂直B2C定位出現了問題。
一開始,多數人選擇了當當、凡客作為標兵進行模仿,先把垂直領域規模做大,再做成平臺。他們想當然地認為,能賣好圖書、衣服自然也能賣好3C、賣好百貨。可實踐起來,并沒有這么簡單。如何把某類東西賣出規模?垂直電商們紛紛栽了跟頭。
郝鴻峰認為,很多電商創業者不懂企業經營,他們多數曾在互聯網公司從業,對于電子這塊很在行,但對于商業的理解還不到位。一個明顯的例證便是垂直B2C在軟件方面投入不菲,買軟件做系統,優化網絡平臺展示、鐘情于網絡推廣等等。雖然這些都重要,但重點在于B2C的本質是渠道,其主要的功能是賣產品,走量才是目的。忽略了對產品的選擇和對顧客的重新定位,過多的花架子價值不大。
此外,一些B2C還曾糾結于只做渠道還是自有品牌兼顧。也許凡客今天的選擇,已經代表了一種方向。專業和專注很重要,凡客回歸自有品牌,退出平臺競爭尋求利潤。
當死亡逼近時,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由于流量成本過高,不少垂直B2C選擇了入駐各個大電商的開放平臺。雖然在短期內確實能走一些量,但是如果沒有準備的垂直B2C也都這么做的話,這也是一條不歸路。
優購COO張小軍認為,并不是每家垂直B2C都適合這么做,入駐也是需要成本和資源的。“你手里有什么牌,你才能按什么路子出牌。沒有百麗背景,沒有供應鏈和資金鏈兩個優勢,我們就不會這么做。”張小軍說。
回歸本質
垂直B2C的出路在于從零售商的角度來重構自己獨特的DNA,并設計核心競爭力。
垂直電商的未來究竟如何?電商分析師李成東關于“獨立B2C電商已死”的觀點在日前引起了強烈反響。這說明,垂直B2C何去何從已然成為一個問題。
回歸,這或許是2013年垂直B2C走出迷茫的關鍵。優雅100CEO陳騰華不只一次地對記者說,電商本是長跑,但被資本和市場裹挾著以短跑的速度進行,現在行業冷靜下來,理性起來對于踏實做內功的企業是好事情。
無獨有偶,尚品網CEO趙世誠也認為,當前國內整個電商行業都偏于浮躁,只有把自己沉下來,穩扎穩打,堅持長跑戰略,才能實現企業穩定發展。
“好的企業都是練內功出來的,我們十分注重內功修為,尤其是用戶體驗,要求做到精細化服務。”趙世誠說。陳騰華認為,垂直B2C由于專注某一領域,可以幫助顧客挑選出最合適的產品,這種優勢是由于專注而引發的專業化。而專注于母嬰的樂友孕嬰童首席運營官龔定宇也表示,“真正深入行業之后,你會發現有很多細的東西必須掌握,比如孕嬰用品標準的變化等,如果不專業很難做得這么細致,掌握得這么全面。”
張小軍舉例說,如果消費者沒有明確的款號時,在優購上的瀏覽體驗、檢索體驗和篩選體驗是遠優于其他平臺的,這就是專業對非專業的特點,也是綜合B2C做不到的。
在派代網CEO邢孔育看來,當平臺越來越大,就無法對很多事情做到精細化,而垂直電商恰恰可以把握住平臺的這些弱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實際上,換一個角度來看,垂直電商就是專業店、專業渠道,永遠有機會。如同百貨店永遠不可能取代服裝店、新華書店一樣。如果把垂直電商看成一種專業渠道,未來大有可為,關鍵是要回歸,擺正位置,重新定位,早日號準零售業的脈搏。
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和郝鴻峰都認為,未來將沒有線上線下的區別,甚至沒有電商的概念,只有零售和渠道。誰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更有效率的產品和服務,誰就獲得持續發展。在他們看來,垂直B2C的出路在于從零售商的角度來重構自己獨特的DNA,并設計核心競爭力。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韓言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