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優華讓本地普通的蓮藕在一年之內身價倍增,一年光靠賣蓮藕就進賬2000多萬元。可在一開始,就連他幫別人賣蓮藕,都沒人相信他,都認為他是在吹牛。短短的兩年時間,張優華是如何在這黑泥中掘金,挖出千萬財富的呢?
2010年,張優華回老家看望家人,一直種蓮藕的哥哥告訴他,今年的蓮藕還沒有挖,以后也不想再種藕了,因為蓮藕始終賣不上價,挖藕工人的工錢都不夠付,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蓮藕爛在地里。
張優華發現,幾年前,由于當地推廣了蓮藕新品種,蓮藕的產量大大提高了,很多農戶都開始種藕,這本來是好事,可因為蓮藕太多了,2010年一斤蓮藕甚至只能賣到七八毛錢,很多人的藕都還在地里,沒有挖藕。
重慶市永川區南大街大南村蓮藕種植戶胡開軍:種的人越來越多,都賣不出去了,都爛了,心里都不想做了。因為那個沒銷路,賣不出去,運到那個永川市場,你只有那么大的市場,你賣給哪個。一家種幾十畝,甚至有些膽子大的種一百多兩百畝,那不是你一家種,永川區到處都是。
幾天之后,張優華就決定把年賺千萬的農資生意放一邊,回家種蓮藕,因為張優華認為自己發現了蓮藕賣不上價的秘密,而且他要靠著這個秘密讓他的蓮藕變成搶手貨,實現他的財富計劃。
年入千萬的老板張優華回家種藕,本來大家就議論紛紛。而張優華接下來的種種舉動就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在別人看來簡直就是在瞎折騰。因為張優華沒給蓮藕找買家,而是在哥哥1000畝的藕田里養起了泥鰍。
原來,早在種蓮藕之前,張優華就做了市場調查,他發現粉藕一直是重慶市場上的搶手貨,價格比普通脆藕也要高。
重慶市民:冬天的話都喜歡燉湯,煲湯的話就可能要粉一點,就是面的那種,就是這種粉藕,吃得很面的,但是從外觀上無法區別,所以這個在市場上很難分辨的。
張優華:(粉藕)它的淀粉含量比較高,比常規的高兩到三倍,這樣子就做湯的話它比較粉。
張優華了解到哥哥種的蓮藕品種是適合火鍋和煲湯用的粉藕,這種藕淀粉含量高,久煮不爛,口感粉糯,單單在重慶市場的需求量就很大。但是粉藕在外觀上卻和普通脆藕沒什么分別,藕農們也不懂得宣傳,只能拉到批發市場去賣或者等人上門來收購,價格和脆藕沒什么區別,而且收購價格還掌握在別人手中。針對這種情況,張優華設計出一條蓮藕的突圍之路,他究竟用什么辦法,把原來賣不上價的蓮藕變成值錢的香餑餑呢。
2011年,張優華一邊養泥鰍,一邊在藕塘里種蓮藕,還為蓮藕申請了農業部的國家地里標志,并且設計了包裝,還參加了大大小小的農產品展會,讓大家能夠從外觀上就能認出自己賣的是粉藕。
就在村民們都搞不清楚張優華要干什么的時候,張優華開始接觸他真正的目標客戶——當地的大型連鎖超市。他要在連鎖超市設立蓮藕直銷專柜,專賣適合當地人口味的粉藕。
張優華:蓮藕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建渠道,沒有和這些超市去聯系,其實這些需求量很大。但是不知道你這里有這么多蓮藕。
超市采購經理丁練:喜歡這個粉藕,好吃,口感好。你說這個藕是粉藕還是脆藕,在外觀上面是分辨不出來的。只有把這個藕打開只有切開看它里面的淀粉量,就能確定這個藕是脆藕還是粉藕。
張優華帶著他的粉藕找到超市,他對自己的蓮藕信心十足,因為除了外包裝這個賣點,他早就給自己蓮藕想好了另外一個賣點,有備而來。
張優華:既看到了我們的蓮藕,并且我們平時也看到了泥鰍。這樣子就很直觀感受到一個立體感,很生動,給人很現實很真實的一面。平時都是埋沒在地里,讓大家都覺得一看到這種場景很新奇。
原來,張優華一開始在藕田里養泥鰍不是為了賺錢,在他看來,他的泥鰍大有用處。成為了日后他蓮藕勝出的法寶。泥鰍和蓮藕的生態養殖模式,給他的蓮藕貼上了生態養殖的標簽。
張優華:泥鰍平時在活動的時候,在游動的時候還有鉆泥的時候,一個是能夠松動土壤,通過擺動讓水流動增加氧氣,泥鰍它排泄過后可以作為有機肥,通過有機肥再加上它的活動有利于蓮藕的生長。
張優華的蓮藕因為有了包裝和品牌很容易和普通脆藕分別出來。又把魚缸放到超市做宣傳,很快給蓮藕打開了知名度。
超市采購經理丁練:顧客了解到這個藕是粉藕,吃了過后口感也好,他覺得這個蓮藕好他也認可了這個東西,只有我們超市有這個東西賣,他肯定會選擇來我們超市購物。
不斷有回頭客找到超市購買蓮藕,張優華順利成為了超市的采購基地,超市根據銷量直接到基地采收新鮮蓮藕。張優華的蓮藕賣到了創紀錄的每斤5元以上,是原來市場價格的兩倍多。而且還跟超市簽下了3年5000萬元的蓮藕供貨協議。
看著到手的5000萬訂單,張優華很快發現問題來了,自己的蓮藕不夠賣了。因為張優華只承包了1000多畝地種藕,合同簽了,不能保證全年都有新鮮蓮藕供應超市可是致命的問題。
就在這時候,張優華打聽到了一個人,正是那個人改變了張優華的命運,采訪時,張優華帶記者找到了這個人。
蒲家慶是當地蓮藕種植的大戶,不但面積大,蓮藕種的好,而且還有很廣的蓮藕銷售渠道,甚至把蓮藕賣到成都和湖北,是個在農戶中很有影響力的人。可是2010年張優華找到他的時候,他的蓮藕也還在地里,沒賣出去。
重慶市江津區朱楊鎮板橋村蓮藕種植戶蒲家慶:像我們這樣做都賣不出去,你一來就說你賣得出去我還不大相信呢。
張優華:最初他是不賣給我們,因為他種了這么多年他自己也有銷售渠道。平時在當地也很有影響力,在當地都是很牛的。因為當時我過去的時候他感覺我的經驗還沒他豐富,我的銷售渠道有可能還沒有他更牢固、更寬廣,一種抵觸的情緒,我覺得我都賣得出去,不需要你。
蒲嘉慶礙于面子不想把藕賣給張優華,張優華幾次找到他,喝酒吃飯都不管用,直到一天,張優華帶著超市的車來到蒲嘉慶的家,蒲嘉慶有點動心了。
賣藕挺厲害,他有他的特長。你說你這個藕該賣三元錢一斤可以賣五元一斤,還供不應求,腦殼就沒有他想象力強。
蒲嘉慶開始幫忙說服農戶加入合作社繼續種藕,可陸陸續續的只有一小部分農戶加入了合作社,大部分的農戶們的態度還是猶豫豫的,張優華有些弄不明白,到底大家在懷疑什么呢?
不久之后,事情卻戲劇性地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原來請都請不來的農戶紛紛找上門來,主動要求加入合作社,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張優華發現有謹慎的農戶開始暗中調查他,核實他是不是真的有本事把蓮藕都賣出去。張優華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故意讓超市拉蓮藕的貨車在村里面多轉悠,沒過幾天他的辦法就奏效了。
現在,張優華正著手把蓮藕種植基地打造成一個荷文化觀光區。發展蓮花旅游觀光、蓮子、蓮藕產業,實現蓮藕附加值的最大化,并吸引更多人關注永川蓮藕產業。
重慶是永川區南大街街道李勇主任:單一地從農業經濟,能夠發展到這樣規模,還有就是這樣有眼光,走出了一個從傳統的第一產業,做大做強,把它按照現代園區的建設來進行建設和規劃,在我們永川地區他還是獨樹一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