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獻給為零售防損奮斗的人
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問自己:“我是誰?”我有何德何能來點評零售防損業界前輩的著作。是為了出名嗎?這個似乎談不上,因為我有名字了;是為了套近乎嗎?我與書中的四位作者從事的是不同行業,且素不相識,沒有這個必要;兩個都不是,那就是為了“挨板磚”,這個我真的很需要,但不是主要的。
在零售防損圖書市場上,關于防損的書籍并不少見。你在任何一家圖書市場或圖書網站都能找得到,但由國內著名零售企業高管共同創作的防損專業書籍并不多見。如果把圖書分成學院派和實戰派的話,《零售防損策略》這本書是當然的實戰派創作完成的。
作為一個熱愛防損,并把防損培訓與咨詢作為終生事業為之奮斗的我來說,能夠通過一本書的學習來與防損前輩進行一次溝通與對話,是我的幸運。
在國內防損發展薄弱的大環境下,所有為了防損行業的發展付出努力的人都值得尊敬。沒有他們的探索與推動,就沒有我們的成長與進步。
謹以此篇博客獻給所有為了零售業防損發展而努力奮斗的人。
(1)防損在企業中的定位
《零售防損策略》對于防損在企業中的定位是沿著防損部發展歷程這條主線展開的,防損部的發展實際上與中國零售業的發展階段是相輔相成的。
從保安到防損部、從防損部到資產保護部的發展歷程,一方面來源于零售業迅猛發展的客觀需要,成本增加、控制力減弱、內部舞弊突出、突發事件增多等;另一方面來源于企業對防損價值的認識提升。這種對防損價值的認識更多的來源于企業的現實損失。換句話說,對防損價值認識的提升是用“真金白銀”換來的。
作者認為,防損在企業中的定位是通過評估和分析企業的運營風險,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企業損失,提升企業利潤。此觀點和內部控制的理念很接近。
【核心觀點】
1、防損部要從被動地“防”變為主動地“保”。
2、不同的企業面臨不同的風險,同一個企業不同階段面臨的風險也是不同的。
3、企業的任何一個活動都必須有防損的理念。
4、防損部在本質上屬于“風險控制部門”。
5、全員防損思想是企業防損的核心之一。
【民營超市防損的定位】
“不同的企業面臨不同的風險,同一個企業不同階段面臨的風險也是不同的”。這句話非常有道理,“不同的企業面臨不同的風險”是由企業所涉業態、管理能力及老板的控制力決定的,比如單做便利店業態的與單做大賣場業態的,銷售規模相同,面對的風險是有很大差異的,大賣場業態有電梯事故的風險、便利店沒有電梯,也不存在這種風險。
“同一個企業不同階段面臨的風險也是不同的。”我做的一個客戶在09年的時候發展規模在幾千萬左右,損耗的隱患、安全的隱患、舞弊的隱患也存在,但基本在老板的控制范圍當中。01年我又去的時候,規模已經有幾個億了,火災的隱患、舞弊的隱患、損耗的隱患增加了幾倍,已經超出了老板的控制能力。這個案例充分說明,“同一個企業不同階段面臨的風險也是不同的”。
那么,對于涉及不同零售業態及不同發展階段的民營連鎖超市,他們的防損需要如何定位呢?
從內部控制的角度,無論企業發展規模大小,防損的定位在本質上都是通過控制較少漏洞和風險,維護企業利潤。但在不同發展階段實現維護利潤的方式上,需要區別對待。
首先;需要將防損與防損部分開。防損部的定位不能等同于防損的定位。防損部只是實現防損功能的部門而已。防損是企業進行內部管理控制、減少漏洞、降低損失、維護利潤的活動。任何部門在進行自我管理時都有防損的職能,通過部門管理減少漏洞、降低損失。
其次;完善及優化超市的各種管理流程、如采購流程、營運流程、財務流程、信息流程、配送流程、HR流程等,通過流程形成的管理氛圍來消滅“控制真空”及“三不管地帶”。在流程逐漸完善的情況下,再考慮組建專職的防損組織(防損部)。從銷售規模的角度,我個人的測算的標準是年銷售3—5億以上的企業需要考慮建立獨立的防損部,3個億左右的,防損、安全及調查的職能由營運部行使就可以。5億以上的需要考慮建立具備內審、損耗控制、食品安全、風險防范、防損團隊管理等職能總部防損隊伍。
《零售防損策略》告訴我們,企業的任何一個活動都必須要有防損的理念和全員防損的思想。
我們在防損咨詢實踐中,對于銷售規模不足5億的企業,會在營運部增加損耗控制、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全員防損的職能;在財務部增加采購合同、營業外收入、費用控制、工程審計等職能。
我一直堅信,任何的理念都不如行動和實效重要,我們所認為正確的防損理念,在實際操作中并不見得能夠實現。比如銷售規模不足5億的企業,防損的重點不是把所有防損的職能都并到一個部門(這個階段的企業老板就是最大的防損部門),而是如何讓他們先轉起來,先去實踐中摸索經驗、培養人才。這一點很重要。就好比一個家庭生了五個兒子,是先和這五個兒子分家還是先考慮培養他們獨立生存的能力呢?在五個兒子很小的時候,打打短工,鍛煉一下,掙點小錢。結婚了成家了,再把他們分出去、各過各的。
這個例子,和我上面說的民營超市防損定位的實現方式是相同的,處在發展期的民營連鎖超市,首先要通過各部門的內部管理來實現防損的職能;在內部各部門成熟完善之后,再組建“大防損部”。其次,防損不是“做起來”的,是“抓起來”的,老板要去抓,老板不抓,啥也不行!最后,全員防損不是全員抓小偷,而是讓全體員工參與到流程控制環節,及時發現管理漏洞、獻計獻策制定控制措施。多數情況下,最了解漏洞和控制方法的是我們的員工,而不是高層。這一條對什么階段的超市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