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部分超市開早場 蔬菜打折搶早市生意
一超市將營業時間提前至7:30 記者 黃艷麗 攝
天氣轉暖,長春已有部分超市將營業時間提前,甚至個別超市開門時間幾乎與馬路早市同步。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早市上一斤西紅柿賣兩塊五,超市里特價一斤才賣一塊八,一斤能便宜七毛錢。”家住長春市東嶺南街的王老先生,習慣于早起晨練,順道逛逛早市買點兒菜帶回家。可最近,他改了習慣。因為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開早場,將營業時間提前至7:30,部分蔬菜還跟早市叫板競起了價。
提前開門
超市客流量和銷售額增加
“自5月11日起,商場營業時間調整為7:30~21:00。”昨日,記者在東嶺南街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看到,該超市近期將營業時間進行調整,這也是近三個月以來的第二次調整(春節過后該超市就將營業時間調整為早8:00開門,比冬季時提前了半個小時)。
記者發現在宣傳欄里,超市會將當天的一些特價菜公示出來,同時還標注上該品類蔬菜當天的“市場價格”以及“早市價格”。“我們通過蔬菜直采,在價格上本身就比其他超市更具優勢,另外,每天都有4種蔬菜5折銷售,很多品種比早市的價格都要便宜。”該超市公共事務部經理龐女士表示。
“根據這5天的銷售情況及客流統計來看,客流量和銷售額都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上述超市人士表示,比冬季提前1小時開門,主要是根據夏季到來附近居民早起購買需求做出的一項調整,并希望借此真正形成“早市效應”。
擔心增加成本
有超市不愿早開門
昨日,記者從本地幾家大型超市了解到,目前各家超市每天開門營業的時間并不相同。除了一些提供24小時營業的社區店以外,開門時間最早的是7:30,較晚一些的是9: 00。“根據天氣情況,我們也有可能會做(生鮮早市)這方面的計劃安排。”昨日,同志街附近一家大型超市的店長表示。
不過,也有一些超市負責人表示出對其涉足早市生意的擔憂。“一般情況下,8:30或者9:00是很多大型超市比較常用的開門時間。提前1個小時開門,勢必會增加相應的運營成本。”本地一家大型超市的相關負責人鮑先生認為,如果有條件的話,通過生鮮早市帶動超市人氣、增加其他商品的銷售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不過,生鮮蔬菜大多屬微利產品,如果管理能力不到位,很可能會是“賠本賺吆喝”。
早市經營者:
雙方有各自消費群體
是否擔心周邊超市早開門搶了自己的生意?
“肯定有一些影響,有些人精打細算,尤其是上年紀的老人,天天買菜對菜價特別了解,習慣了比價后再買。超市在附近小區里發放宣傳彩頁,上面確實有些特價菜比我們賣得便宜。”在東嶺南街早市上賣菜的高老板說。不過,更多的早市經營者則表示:“感覺影響不是很大。”“我們早上五六點鐘就出攤了,進入夏季之后,5點天就亮了,上班族、晨練的,肯定還是在早市上買菜更方便,為買點兒菜進趟超市排隊交款不嫌麻煩嗎?”一位早市經營者說,如果從自己這一個月以來的純收入來講,并沒減少。她覺得,(超市和馬路早市)只能說各有各的優勢。“超市并非所有的菜都比我們便宜,而且有人就習慣逛早市,有時候未必會因為幾毛錢的差價就一定會是誰搶了誰的客源。”
對于是否與超市之間存在競爭,不少早市經營業戶也表示,“雖然有點沖擊,但是不大,因為我們和超市有各自消費群體。”
分析
早市生意并非適合所有超市
“現在很多超市都有做早市生意的,尤其在南方城市更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對于超市有無必要‘拼搶’這部分客源,主要依賴于區域內顧客的消費習慣而定。并不能說所有的超市都適合這么做。”國內知名超市業管理專家朱新平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朱新平認為,超市的區域定位很重要,不同區域的門店經營策略應體現出差異化來。
“根據我們調研發現,不同時間段進入超市的顧客中,其集中的年齡段也是有比較明顯的差異的。比如早間購物的以老年人居多,中午和晚間以中青年人為主。”朱新平認為,超市經營者能否培養一部分忠實客戶群,關鍵是要把握不同時間段顧客的消費心理。
(新文化報 記者 黃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