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購”搶食尾貨市場 能否拯救鞋服電商 從唯品會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去年11月14日)至今的半年內,電商行業的新潮流開始風靡——“閃購”模式成為企業新寵。比如凡客與李寧、佐丹奴等品牌的合作特賣;當當網略顯坑爹的“尾品匯”上線;京東“閃購”的亮相,品牌特賣模式已被大量復制。在爭相搶食尾貨市場的背后,電商企業的春天是否已經來臨?
“閃購”搶食尾貨市場
這段時間,尾貨很忙。從凡客誠品宣布開放,欲做“全品類電商”開始,京東、當當、優購紛紛開設品牌特賣頻道,而阿里聚劃算的“品牌團購”頻道中也不時出現ONLY、VERO MODA、九陽、潮宏基、星期六等商場內的主流品牌。年產量約為5億件的尾貨商品,已經成為電商企業爭相搶食的對象。
去年,凡客誠品CEO陳年頻頻接觸傳統品牌商,并于今年初將凡客誠品向傳統品牌進行了開放。陳年日前表示,經過過去一年的思考和調整,凡客“清楚了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們意識到對于一些特殊的品類來說,凡客誠品應該以開放、 合作的心態向傳統的服裝品牌、傳統的服裝產業擺出學習和合作的態度來”。而凡客與李寧的限時特賣,也為凡客的開放戰略打了一劑強心針。
與凡客類似,當當網也將“尾品匯”作為新賣點。當當網CEO李國慶在微博上表示,“當當網2013年服裝目標45億元,當當‘尾品匯’是重要一戰,名品特賣必須3折以下!整個服裝4000億元的市場,空間很大,當當今年要力爭服裝網購前三”。
“隱形門檻”成考驗
看似簡單的品牌折扣模式,卻有著不低的“隱形門檻”,就是強勢品牌資源的支持與管理,拿到有競爭力的貨源和折扣。在唯品會日前發布的一季度財報中,這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實現凈營收3.107億美元,同比增長206.8%;凈利潤為580萬美元。這也讓它正式成為國內首家盈利的規模化的購銷式、自營性B2C。滿座網CEO馮曉海認為, 唯品會的團隊有相當強的傳統渠道供應鏈管理的DNA,值得電商人好好學習。
唯品會副總裁馬曉輝表示,面對諸多模仿者,唯品會并不擔心銷售額遭到搶食。“我們有業內最大、經驗最豐富的300名買手為顧客精心挑選產品。截至今年3月,合作的品牌有6000多家,獨家協議已經增加至800家,有效保證品牌形象的同時,更與品牌建立了信任的關系,為消費者提供限量的獨家產品。”在他看來,與其他電商服裝頻道主要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發貨不同,唯品會會對訂單進行整合,做到一個包裹和統一的服務體驗。
鞋服B2C春天未至
雖然找到了新的方向,但業界卻對殺入特賣模式的B2C企業們并不盲目樂觀。一方面,即使現有的流量可以彌補“后發劣勢”,但優質品牌資源的獲取還需要重頭來過;另一方面,以第三方商家入駐的形式進行特賣,有可能對平臺本身的體驗造成傷害。
“從以往的經驗看,如此多的企業同時間殺入某一領域,帶來的必定是高度競爭和快速的優勝劣汰。醫藥電商就是這樣,網絡團購則是最為明顯的例子。”一名電商運營人員表示,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和消費者認知的成熟,渠道商與供應商之間談判能力、掌控能力的差距就會越來越明顯。同質化的問題也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到時侯誰手中握有更多優質資源,誰就是“剩者”。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閃購”模式的商機來自于近兩年來鞋服企業生產大量過剩,隨著線上銷貨渠道的增加,線下折扣店、奧特萊斯項目的大量投入,以及制造企業收縮生產線,減小庫存壓力,商品的折扣力度會減弱,供應量也會縮減,屆時“閃購”模式的吸引力將大打折扣。
(北京商報 記者 崇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