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行業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尤其是電商、網絡購物的興起而急速擴展。ems、順風、“四通一達”等已成為物流行業的中堅力量,瓜分著巨大的市場蛋糕。此外、優速快遞等小型物流公司也日益加入這一有著巨大市場潛力的行業競爭。除ems以中國郵政為依托外,其余大部分物流企業仍以民營為主。
尚普咨詢物流行業分析師指出: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一部分歸因于該行業門檻較低、技術要求不高。民營企業以低廉的價格為其競爭優勢。但是,隨著《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 征求意見稿的下發,給了民營快遞業一次不小的振蕩。根據《辦法》,在我國境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繳納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標準為國內同城快遞0.1元/件、國內異地0.2元/件、港澳臺1元/件、國際2元/件。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年營收200萬元以下企業可免征。根據以上標準,當前快遞企業基本上從業人員都在20人以上,年營收也鮮有低于200萬以下的。該標準即相當于幾乎全部快遞都需要交納普服基金。
除去大眾一直在論的該辦法的公平性不提,如果真的實施,民營快遞業將面臨著更高的成本生存壓力。據數據顯示,快遞業多以量多利薄為特征。普服基金的繳納必然攤薄民營快遞業的件利潤率。而快遞從業人員月工資7000-8000已不是鮮有事件的情況下,人力成本日益上升的情況下,民營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困境。“漲還是不漲”已經成為擺在大部分民營快遞前的選擇難題。“漲先死、不漲等死”已成為許多民營快遞業的生動寫照。
此外,物流業還面臨著人員流動頻繁的現狀。人員的高流失率,致使企業為其員工繳納社會保險金等福利措施的不完善。進而導致人員的更加頻繁的出走,形成惡性循環。而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或出現丟件等工作缺失時,從業人員往往以辭職為選擇,更加凸顯了快遞行業的發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