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聯行7月1日發布研究報告認為,2012年底起中國零售業增速漸緩,但2013年下半年將出現健康增長局面,今年購物中心總數有望再創新高。預計有150個購物中心開業,同時,隨著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購物中心仍須面臨多重市場挑戰,購物中心商業模式升級,預計2013年下半年將出現健康增長局面。
目前,中國的零售業正經歷轉型。2012年底至2013年初,零售銷售額增長開始放緩。據相關數據,2012年底,上海及北京兩地分別僅有兩三家零售商場實現了銷量增長,大部分商場的銷售額增長率均有所下降。
預期從今年下半年起,零售業銷售額增速將會有所回升。仲量聯行中國研究部上海區董事麥哲文(Steven McCord)評論說,去年銷售額放緩的情況似乎已開始回升,我們預期消費者信心將會逐漸好轉。政府非常希望通過推動內需發展國家經濟,這應該會對零售業產生正面的影響。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零售地產部總監鄧汝舜表示,2012年零售業的放緩實際上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相信今后零售商在中國的發展將更加謹慎,并對各個市場進行更為深入詳細分析。區別于之前著重擴大品牌影響力的策略,目前他們采取利潤驅動型的發展策略。我們預計中國零售業將在2013年下半年及2014年出現更為健康的增長局面。
今年將有150個購物中心開業
根據仲量聯行預計,今年中國新增購物中心的總數將創新高,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沈陽、大連、天津、青島、鄭州、西安、南京、無錫、蘇州、武漢、杭州、寧波、成都、重慶、長沙、廈門等20個主要市場,將有約150個新購物中心開業。
此外,商場的規模也不斷擴大,新開業購物中心的平均面積將超過8萬平方米。僅2013年將在上海開業的“環球港”,總面積就達到32萬平方米,每層購物面積約4-5萬平方米。由新鴻基地產投資開發的“環貿IAPM”即將進駐上海,面積達12萬平方米。
鄧汝舜表示,未來三年上海的新增零售面積將達300萬平方米,而成都則預計在300-400萬平方米之間。此外,很多新興城市,如濟南、合肥、昆明和常州也在興建大量的零售地產項目。這將是未來幾年內中國三、四線城市的發展趨勢。
如今,零售商在店鋪選址上比以往有了更多的選擇,因此,制定合理的決策尤為重要。
購物中心商業模式需升級
隨著大量新購物中心的開業,業主引進優質零售商的競爭將日趨激烈。面對競爭壓力,管理者必須從商場設計、客流、租戶組合、主題、客戶群和市場定位等多方面努力,使商場在同業中脫穎而出。這也意味著,高質量的零售資產管理能夠使得商場在激烈的競爭中走得更遠。
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購物中心面臨的調整也日漸增大,特別是低端服裝品牌的實體店,消費者由于對價格非常敏感,大部分轉向了網上購物。購物中心的營運商開始尋找新的方式,以應對網上零售帶來的挑戰。
購物中心通過調整租戶中娛樂、服務和餐飲業等無法在線消費的商戶比例,以增加客流量。過去兩年,在上海的一些分散區域,非傳統零售元素(餐飲、娛樂與服務業)在購物中心所占的空間比例從30%上升到了33%;在新運營的商場中,這一比例更是上升至45%。
麥哲文表示,娛樂、服務和餐飲業等非傳統零售元素,正成為租戶組合中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部分購物中心的業主已制定戰略優先計劃,將60%-70%的零售空間專門用于餐飲和娛樂,如影院、游戲廳和卡拉OK廳等。此外,他們積極引進許多專門提供服務的租戶,如早教中心、英語培訓機構或美容健身中心等無法在線消費的商戶。
在構建“生活方式化”的購物中心的趨勢下,餐飲業和娛樂行業的比重越來越高。重慶的東原1891、上海的SOHO復興廣場,都是新興的以餐飲業為重心的購物中心代表;位于上海閔行區的仲盛世界商城,則是側重服務業的購物中心的典型。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