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對兒童職業體驗認知的誤區
兒童職業體驗進入中國已有五年,從最初的好奇疑問、試探嘗鮮,到如今的遍布全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識了職業體驗,然而對其的理解卻仍然不夠透徹。在業內近期的一次消費者調查中,大多數家長脫口而出的都是“體驗館就是小孩兒玩的地方”、“跟兒童游樂場差不多”、“是個兒童的娛樂場所”……職業體驗以“過家家”一般的角色扮演形式存在,應肯定的是它本質確實是娛樂,畢竟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教育確是兒童職業體驗的高附加值,打造場館的教育性才是在中國教育體制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筆者從成長灣兒童社會體驗公園相關負責人了解到,由于經營者在場館策劃建設中,并沒有真正注重教育性的打造,體驗模式缺乏科學的策劃研發,甚至有一部分經營者,對體驗館的理解就是片面的,導致消費者對兒童職業體驗認知的偏離,娛樂性過于明顯,削弱了體驗館的教育作用。
市場上兒童娛樂項目五花八門,游樂場、電玩城、淘氣堡不勝枚舉,讓孩子們舒展肢體;亦不乏科技館、動物園等場所,向兒童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然而能真正將玩與學二者兼收并蓄,且帶有更豐富“兒童成長教育”的項目卻乏善可陳,直至兒童職業體驗誕生,才填補了這一空白。它讓兒童在做中玩,在玩中學,不僅學習了各行各業中涉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向兒童展開了一幅人文社會的生活畫卷。將思維方式的啟發和處事方法的引導融入其中,直指能力提升和品質塑造的最終目標,真正為兒童鋪就一條成長之路。兒童職業體驗已逐漸成為家長們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必選的一站。
社會能力的缺失阻礙兒童健康成長
兒童教育從古到今都是人們熱議的話題,我國的兒童教育思想和教育形式已經歷了無數次的變遷,然而當前的教育體制仍存在不可忽視的弊端,令人堪憂。2011年一則新聞引發人們深思,北京地壇小學足球隊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少年迪納摩足球隊展開的一場友誼賽,比分0比15觸目驚心,引起各界一片嘩然。據當事人稱“現在的小學體育課基本是以不出事故為宗旨”,此語一出,讓人痛心而又無奈。其中內情我們不予評論,但這個事實也從一個側面暴露了我國教育體制與兒童成長教育的些許不協調。
筆者曾參與過一項兒童生活形態的調研,以一個普通城市低年級小學生的一天為調查內容,分別抽取了平日、周末、節日,觀察孩子在一天中從都做了什么,怎樣做。平日里一天下來孩子除了洗漱、三餐、上學聽課、做作業以外,沒有其它任何活動。周末白天孩子要馬不停蹄的從此輔導班轉場到下個特長班,晚上被批準看一個小時的電視。節日里孩子跟著父母走親訪友,借此機會與親友家中的小伙伴玩耍片刻。孩子就在這樣周而復始的狀態下生活著,成長著。可想而知,如此單調的生活軌跡,兒童的所見聞的,所經歷的,所實踐的,都極其匱乏。
在此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兒童,難免會缺乏一些應有的能力特質。據不久前的一項中小學生能力素質調查顯示,大多數兒童在社會生存力、自我保護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想象力、創造力、責任感、自信心等方面都表現欠佳。
打造兒童需要的成長教育模式
兒童職業體驗的寓教于樂作用是需要一套系統、詳盡的策劃及實施方案來保證的,同時需要科學的人力、物力統籌安排來實現的。無論方案還是執行,都必須有成熟的理念為指導,使其目標明確,內涵豐富,意義深遠。
目前國內各館基本都提出了自己的場館理念,有主打雙語的,有關注動手實踐的,然而種種理念能否真正落實到產品研發和實際運營中則有待驗證。如果僅僅局限在與品牌建設相結合的層面上,理念淪為一句口號或一條標語,變成宣傳推廣的噱頭,教育意義無法落到實處,可以說這樣的理念打造結果是失敗的。
成功的理念打造從每個體驗館的本質出發,結合體驗內容,提煉出其中反映的能力點,整合為體驗價值的簡明概括,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出來,與體驗館整體品牌文化相得益彰。此理念將是體驗產品的靈魂所在,是產品研發的理論導向,是運營操作的指導綱要。
如成長灣兒童社會體驗公園結合對美國文化以及教育的考察研究,將職業體驗、安全體驗、綠色體驗、科技體驗、文化體驗五大體驗模式融于一體,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積極、健康的成長平臺!成長灣致力于孩子成長過程中獨立自主的培養,并通過成長認證、職業聯動、輪次體驗、親子體驗、鼓勵機制等一些列措施有效保障體驗效果,除了讓孩子們學會各種技能,更讓孩子們學會如何協作與分享,學會如何選擇與決策,成為更具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國際小公民。
讓職業體驗成為兒童成長的必經之路
職業體驗向兒童打開了一扇門,讓孩子們認識各行各業,讓他們經歷社會百態,給他們提供與人交往,動手實踐,動腦思考的條件和環境。每一個體驗流程中都蘊含了相應的教育點,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驗游戲表現出來,讓孩子身臨其境,進入角色,由內而外的不斷挑戰自我,獲得真正的成長。
在此我們以“郵遞員”職業為例,深入剖析其對兒童的積極影響。看似平淡無奇的職業,其實內含著多個知識點和能力點。在郵政局,孩子們將聽到驛站、信使等有趣的歷史故事;在了解郵政業務時,意識到信息傳遞的重要意義;在稱量郵包時,認識了重量的概念;在欣賞郵票時,接觸到集郵文化,領略到郵票的方寸之美;學習寫信時,傳達給孩子們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分揀信件時,考驗著孩子們的細心、耐心;外出送包裹時,首先測試了辨別方向的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將郵件送達顧客手中,培養了時間觀念;當面遞交郵件時,注意禮貌、禮儀;需要收取郵資時,又鍛煉了數學思維;工作完成,交流分享,是提高語言表達的好時機;賺到工資,儲蓄還是消費,科學理財從小開始。
如上所述,體驗館奉獻給孩子們的成長動力源源不斷。如果說學校是用知識豐富孩子的世界,那么職業體驗館就是用社會教孩子如何做好自己,相輔相成,可以說兒童職業體驗是當今兒童成長的必經之路,相信也是家長們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必選的一站!
(文章摘自:Rong融道中國兒童商業創意研究第一季《兒童職業體驗本土化實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