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掌握經商的“地奇”,增添消費者的福氣
流通業的從業人員,每一個人都會累積許多的“地奇”[DIKI:DATE資料(D),INFORMATION資訊(I),KNOWLEDGE知識(K),INTELLIGENCE智慧(I)];也許他會自謙地說:“流通業千變萬化,我還稱不上是專家。”但是這些“地奇”總是會變成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知不覺好象呼吸一樣自然。
舉例來說,流通業有句名言:“零售店有三個關鍵成功因素(KSF):地點、地點和地點。”這句話有一部分是玩笑,有一部分則是強調:“找到好地點,就是成功的一半。”但是什么才叫做“好地點”呢?以資料(D)來說,黃金三角窗店面,面臨四十米、三十二米馬路,可使用面積二十三坪,月租金十五萬,就適合來開一 家便利商店或服飾店嗎?這此資料當然是一夠的,還要多采集資訊(I),譬如一百米與一公里商圈內的競爭者如何?鄰近店家的營收和店租是如何?顧客前來的動線和交通方式又是如何?有了這些資訊之后,就自然地會往上一層的知識(K)和智慧(I)思考,也才能正確掌握什么是好地點(KNOW-WHAT),如何經過一個好地點(KNOW-HOW),以及如何持續發揮競爭優勢(KNOW-WHY)。
這些DIKI,初步看起來,多半和從事的領域(DOMAIN)有關,例如以業種(KIND OF RETAILERS)來分,則有生鮮食品、服飾、眼鏡、電器、電腦、通信、或3C等等,若是依照業態(TYPE OF RETAILERS)來分,也會有精品或是量販,產品線要寬廣或是集中,全套服務到完全自助等經營方式。綜合來說,DIKI中愈是基本的資料與資訊,愈是與零售業個別的領域有關,住上層走,遇到愈是要活用的知識和智慧,則往往是跨越個別的業種和業態的。也就是這樣的緣故,許多對流通有興趣的讀者和消費者可以從沃爾瑪、安利直銷、東森購物、亞馬遜書店學到頗多心得,而不必然要有親自消費或是參與同業經營的經驗。
再用流通業另一句名言來說:“RETAIL IS DETAIL ”(零售業就是注重細節)。有趣的是,便利商店強調的四大原則:“商品齊全、鮮度管理、清潔維護、親切服務”,不只是7—ELEVEN、全家、萊而富、OK等便利商店極為重視,如果把這四個原則用到超級市場、量販店等,我想也是可以適用吧!這里估且把四個原則,當作是知識的層次,就以清潔維護來說,雖然每一個人從小時候,在家中、學校、辦公室、教室,都有豐富的經驗,我們也知道清潔維護的重要性,但是在賣場來說,清潔維護代表著上層的智慧,對顧客與對工作的敬業和尊重,信下層推演,也要代表資訊:用哪一種抹布和撣子,哪一種清潔劑,個別去維護玻璃、擦試商品貨架、清潔地板、清除油垢等等;再往下一層看,當然要有數據:每個地方、每天N次到每N天一次的記錄,也要有清潔劑、清潔用具等的耗用及更新采購的記錄吧!
就是從欣賞挖掘DIKI的 度,讓我們可以來閱讀這本《7—ELEVEN零售圣經》鈴木敏文經營7—ELEVEN時,一千三百多次會議的精選集,格外覺得親切和入里。親切之處是因為緒方知行整理會議記錄時,保留鈴木會長的原意和情景,讀來仍有耳提面命的原汁和原味,好象我們就在東京開會的FC(FILED COUNSELOR),只是不用擔負業績的好壞責任而已;入里之處則是鈴木會長的講話,從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個案,都是在環繞著以消費者為需求的經銷四原則,鈴木會長把在日本7—ELEVEN三十年的心得,不斷的切磋印證,不以經濟學來面對日本十多年來的不景氣,而是掌握了零售心理學的要點;以消費者心理來思考,方便顧客就是對的,對顧客的抱怨心存感激等等。然而,我們不只可以有7—ELEVEN知識和鈴木會長智慧,還有所使用的數據和資訊;當然聰明的行家和讀者,一定也可以借此增長更多的智慧,因而增添消費者的福氣吧!
零售圣經
鈴木敏文的話如醍醐灌頂
鈴木敏文經營7—ELEVEN的經驗,已經成為日本、美國以及亞州各國研究物流、零售、便利店、POS系統、甚至于消費心理學的典范案例,相關的論文與商業化書籍近年來不斷推出,大家都想知道7—ELEVEN怎么成功,但沒有一本是出自鈴木敏文自己的手筆,也從來沒有人進入這家公司內部取得第一手資料,直到他七十高齡之際,終于將他調教開店部隊、經營萬家店面的法門公諸于世。
鈴木敏文的經歷很奇特,本身的生涯就是一則傳奇故事。他本來想進入新聞界,但想去應征的公司不招考新人,于是他先去日本東販做了七年,三十一歲的時候,鈴木敏文和朋友創業,做電視節目制作,結果在拉廣告的時候,反而被客戶伊藤榮堂看中而放棄了老板夢。接著,他在去美國出差時,搭乘長途巴士路經休息站時,湊巧走進南方公司開的7—ELEVEN,心想這種店應該可以引進日本,之后終于催生了日本的便利店連鎖加盟體系。 鈴木敏文四十一歲才開始投入便利店的經營,算是中年轉業,從門外漢變成首屈一指的專家。他大半輩子從事零售業,以開“賺錢的店”為職志,三十年來,他訓練成千上萬的人教外行人開店,開了一萬家以上的店,一年營業額高達兩兆兩千億日幣,獲利一千六百億日幣。當年在日本各方行家不看好的情況下,7—ELEVEN現在的獲利率達到25%,成為日本零售業之王,賺錢比母公司伊藤榮堂還多。
日本7—ELEVEN不只是稱霸東瀛,鈴木敏文還反過來買下美國南方公司70%以上的股權。在二000年的資訊革命之后,大家都說網絡事業已經泡沫化,但7—ELEVEN的霸業才要另創高峰,管理宗師彼得.杜拉克認為,凡是網際網路能到達的地方,7—ELEVEN將是B TO C(企業對個人消費者)電子商務最可能的大贏家,換句話說,已經稱霸零售通路的7—ELEVEN,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臺灣資訊產品物流龍頭、聊強國際的發言人也這么表示:“說到宅配,恐怕也只有7—ELEVEN做得了!” 三十多年來,鈴木敏文主持過一千多次的內部會議,專門對輔導加盟者的店鋪經營指導員而訓練、教育,不斷對第一線的店鋪經營者耳提面命。這個會議從未間斷,但會議記錄也從來不外流,內容長達數萬頁,視之為日本7—ELEVEN的經營霸業之秘并不為過。而這些會議記錄,讓研究7—ELEVEN25之久的專家深為震撼。
《7—ELEVEN零售圣經》以及《7—ELEVEN經商之道》,就是歸納這數萬業經營法門之后的心血結晶,由于對象是針對公司內部人員,因此句句直指核心、絕不婉轉客套。自認見多識廣的我們、研究過的企業多如繁星的我們,看到鈴木敏文的話語,依然有著醍醐灌頂的警醒效果。 絕大多數的人都同意“競爭導致業績下降”的說法。鈴木敏文卻說:“把銷售額的下降歸咎于競爭對手增加了,這是很荒繆的事。”他認識,你的公司、你的店鋪會出現這種問題,最大的可能就是商品齊全程度、服務的水準等方面出了問題,因為沒有其他選擇,顧客只好按奈,一但競爭對手出現,他的服務是你沒有的,顧客當然飛快地被對手吸引走。 鈴木敏文認為:“競爭對手的出現,讓我們有機會證明我們店鋪的‘質’更勝一籌,反而業績上揚。”7—ELEVEN這幾年來的業績成長,正好驗證了鈴木敏文的觀點。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社的“二00三年度便利商店調查報告”顯示,日本總共有62家公司在經營連鎖店的商店,營業額合計7兆三二0二億日元,年成長率1.6%,成長率只有前一年的一半。同一年,7—ELEVEN營業額卻成長了32%,排名第二的LALSON,每個店面的單日平均營業額只有7—ELEVEN的三分之一左右。 鈴木敏文如何逐年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呢?他一開始就點出7—ELEVEN成功的基本關鍵:“商品齊全、鮮度管理、清潔維護、親切服務。”看到這里,一定有很多會說出‘老生常談,講點我不知道的事情吧!’要不就是“開店賺錢的關鍵不就是地點!地點!地點!”嗎?
貴為零售之王,7—ELEVEN三十年來用得最多的就是這四點,鈴木敏文從來不認為自己所經營的公司與所領導的國際已經做到,編寫本書的緒方知行則是贊嘆:競然有人可以把這四點貫徹到這樣的程度!
零售事業的基本四原則,只是鈴木敏文“精準”與不斷提升“質感”的開頭而已,展讀此書,打從第1頁、第1則開始,我們可以不斷見到發人深省的智慧話語,俯拾即是:“無法判斷相對價值,就無法提升絕對價值”、“質的提升,永無止境”、“削減經費會造成完成縮小均衡”、“重要的不是經濟學,是心理學”??。出身于農家的鈴木敏文,小時候連在課堂上念課本都會害羞、緊張,這樣的人終于傳授畢身心血,我們能不仔細拜讀領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