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制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后果自負�。�
8月15日,由京東劉強東吹響了與國美、蘇寧之間的電商價格戰的號角,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媒體、消費者、商家、廠家、學者等等,不同程度的參與其中。然而,此次三國混戰到底誰勝?誰負?決定價格戰勝利的決定因素又是在哪里?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價格戰作為一種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競爭手段,其全面地反映了商家的綜合實力,是對商家供應鏈管理能力的集中考驗。供應鏈管理是價格戰的決勝因素,具有高效供應鏈管理能力的商家將最終在持續的價格戰中勝出。
首先,此次大戰集中反映了商家對供應商的把控能力,也是商家對供應商話語權的爭奪。蘇寧國美以其每年千億規模的采購,牢牢把控住了對供應商的話語權,產品全部以廠家直供,實現采購成本的最低化,價格競爭中也是處于優勢的地位。而京東大家電的采購渠道更多的是從代理商、分銷商,競爭優勢明顯不足。
其次,物流配送作為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但可以降低存貨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也提升了其客戶服務的質量,加強客戶粘度,獲取更廣泛客戶的認同。京東07年就開始布局其物流配送中心,并加快亞洲一號倉庫的建設,實現了全國大部分重點城市的覆蓋。但相比蘇美1700多家的線下實體店,每個實體店都可以作為蘇美線上門店的配送網點,其物流配送范圍和效率,是京東目前無法比擬的。
再次,線上、線下零售業態的競爭。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不斷的擠占了傳統零售商的市場份額,帶來了“電商的沖擊”。以蘇寧為例,2012年凈新開門店5家,與全年200家新開門店的目標相差甚遠,很大程度上是電子商務的沖擊所引起。電子商務以跨地域、全天候、價格低的特點,不斷地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也成為了零售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蘇美必須通過自我革命,開拓電商渠道以保持自身競爭實力。
前瞻網發布的《2013-2017年 中國零售業信息化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中提到,供應鏈管理能力是零售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商家保持競爭優勢和贏取市場的關鍵因素。其涉及對供應商的對接把控、物流配送體系的建立、零售業態的標準化流程管理和后端信息系統的建立等,貫穿于采購、流通、銷售、服務等零售業的所有環節。
淘寶網馬云也正是意識到了這點,才建立起了他的菜鳥網絡!
更多詳情:前瞻網:2013-2017年 中國零售業信息化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百度報告名稱可看報告詳細內容。
要看誰的受眾大,資金多,背后都是財團的支持,例如:
1. 阿里巴巴,大股東為日本軟銀、美國雅虎
2. 易迅,騰迅集團,騰迅大股東是南非的傳媒集團Naspers等國外資本
3. 京東,大股東為美國老虎基金等
4. 其它網商等大都是美國上市,融資及大股東很多也是外資
國內民營的主要是蘇寧云商、國美電器等,由于騰迅客戶群體大,易迅長期還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