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成功基因誤區解讀:規劃設計
購物中心業態對于國內商業或商業地產行業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香餑餑”,然而,如何科學地規劃一個購物中心,對于國內購物中心的開發商與經營者們來說,一個成功的購物中心如何通過該項目的定位與整體設計理念,更好地滿足后期運營,在業內仍遠未形成廣泛的共識。成功的購物中心應思考以均衡配置為基礎,將各種服務設施做到最優化的標準,這無疑將有利于保障該購物中心未來的服務水平。購物中心的規劃往往與其自身所處的位置地段、規模和目標商家組合及其所在的商圈有密切關系。一個典型的購物中心是通過擁有一家或一家以上的主力店,以及眾多的中小型的租戶構成。在一個特定的商圈內提供潛在需要供給才是有效的定位,然后通過均衡配置,規劃的購物中心的商店在所提供的商品必須做到在品種和價位的相互補充,以滿足周圍不同消費群體的全面需要。
五.首層的中庭黑洞
“如何提升地下及高樓層的顧客到達率”,這是購物中心運營團隊在前期規劃設計時需面臨的重大挑戰,為達到最優的效果,應思考如何盡已所能地構思、激勵人流向上或向下移動的方案。筆者在現實中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或綜合體為提升負一層的價值,他們采取了“中庭下擴”的規劃設計方案,即將中庭直接由高層一直延伸到負一甚至負二層,使步入首層的顧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地下樓層的商鋪,吸引其向下行走。這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沒什么不好,卻實際卻可能會對購物中心造成風險,因此,筆者認為不能千篇一律照搬,而應謹慎為之。由于首層往往代表購物中心的形象、需重點營造商業氛圍的關鍵點,當首層至負一層由中庭連通后,現在的首層就失去了原本可以形成“小廣場”的面積,也就失去再借助此“小廣場”營造商業氛圍的機會,當進入商場首層的顧客到達此中庭位置時,看到的是或上或下的“空”的空間,易產生人氣不足的冷清感覺,會對他們形成負面的行動激勵,從而影響到購物中心的垂直立體交通人流組織,進而影響購物中心的整體運營效果。
六.彎而無益的通道
現在國內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或購物中心的內部動線,都幾乎越來越多的規劃弧形,甚至略有彎曲的動線,誠然,與筆直的通道相比,通常彎曲的通道在以下兩個方面更具優勢:首先,等距離間曲線的總長度比直線更長,因此對其中的每個品牌店鋪而言,曲線通道就能提供更大的臨通道展示面,其次,直線曲線通道給人創造的視覺感受較為乏味,所看到的內容主要是空曠的通道本身及遠處的端頭,而曲線通道可以借助弧度將更多店鋪引入到視覺范圍,創造視野的豐富性及趣味的行走體驗。雖然曲線通道能夠帶來諸多好處,但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通用,曲線的動線一般更適合于有較長通道動線的項目,如果有的購物中心本身動線偏短人為的去規劃設計或追求所謂的“曲線動線”效果,往往會出現要么因弧度過小而無效果,如果又為此增大弧度,從而造成凹凸不規則的低可用性商鋪,對后期開業運營可謂得不償失。
一個購物中心成功是一定有一些成功基因的,筆者總結如下:
重視環境細節處理
由于購物中心為整體開發、統一管理的形式,所以購物中心的設計者通常可以做一些以裝飾為目的的設計,使該地區的地價得以創造與提高,而能有較強的經濟活力及優美的環境。一般而言,可設計配置特殊的景觀及鋪面,例如在室外餐廳、涼亭、休息區、會議廳、會議室、展覽空間、圖書館、育兒室及兒童游樂場等處,可著重家具及其他細節的配置,如顏色的運用、雕刻、噴泉及特殊展廳等。由于招牌一方面必須注意與建筑及環境的和諧關系,另一方面又要顧及易于識別的要求,因而也會具有裝飾性的風格。就購物中心而言,無論是室外或室內,景觀設施都能有令人驚喜的影響。好的景觀能增進室內外的環境品質,塑造購物者對購物中心的美好印象。服務區域及廢棄物集中場可利用植物、樹木所形成的圍欄與購物區域加以隔離,道路及地面的停車場同樣也可通過植栽等作為軟化景觀的工具。
地景設置
(1) 入口大廳 入口大廳為進入購物中心后第一處場所,為室內與室外的轉換空間,對于購物者而言,這是建立購物中心理想的首站。因而設計的重點應在于利用組合植栽、座椅、水池、鋪面、指示等地景設施,塑造歡迎、愉悅的氣氛,以提升購物意念。同時也以空間設計及地景設施配置的方式,塑造出清楚的購物路線指示,使購物者進人購物中心后能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在及欲往的方向,去除可能迷路的恐懼感。 
(2)中庭 中庭為購物中心的焦點,對于機能而言,它除具有視線引導、休息、展示、表演等實質上的功能外,它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空間指示。購物者在范圍廣闊、尤其是多核心或多端點的MALL內選逛時,常會喪失方向感,因而有別于商店等營業空間如中庭、人口大廳、挑空等場所經常具有空間指向性。故中庭的地景設計除利用植栽、座椅、水池、鋪面、指示等地景設施塑造輕松、休閑的氣氛以舒緩購物者的身心外,中庭亦應能具有強烈且有別于營業空間的空間特色,以吸引購物者注意,也借此使購物者了解本身在空間中的位置。若購物中心內有一個以上的中庭,則除了在建筑設計上盡量使各中庭的形狀、高度有所差異外,地景設施亦應配合設計,使各個中庭能各有不同的特色或主題,以便購物者辨識,借以作為空間指示,而可在空間中尋求定位。
對于購物中心的開發者而言,入口大廳及中庭是塑造企業形象的最佳場所,因為雖然購物中心的開發者可要求各承租戶在單元商店的店面裝潢、招牌樣式上需有一定程度上的統一,并列上購物中心的標志,但由于各承租戶的營業項目不同,店面裝修及家具配置皆有不同的需求,且皆需打土本身的招牌,所以對于購物者而言,購物中心開發者在營業空間所做的措施可能都只是背景似的模糊景象,感受并不強烈。因而唯有借著公共空間的空間塑造,才能有效而強烈地經營購物中心整體的企業形象,如入口大廳、中庭、停車場、洗手間等公共空間皆是可以經營的場所。
重視戶外休息區及兒童親子業態
顯眼的親子兒童業態或兒童游戲區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不僅在父母親購物時提供兒童一個可被照顧的場所,同時也成為一個地標,這個地標也可塑造出購物中心的特色。在兒童游戲區內也可以考慮放置一些電動游戲設施,它們對于購物中心而言也是一種財源。其他游戲設施則可做成動物的形態,能讓兒童穿進穿出、爬上爬下,另外,立體的預制玩具也是兒童所喜愛的。
對于購物中心而言,戶外休息區應為交流、約會的中心區。但在設計時常有兩難的局面產生:一方面,如果戶外休息區設計得過于舒適,其所需的尺度可能會造成停車者需走很長的距離才能到達MALL;但另一方面,如果不小心處理這一區域,則可能損失一個會引人注意的中心。因此,配置適當的座位是必須的,使戶外休息區不致顯得過大,尤其是在購物中心的中庭及兒童游戲場附近,Mall或走廊上的餐廳及咖啡座等有桌子的座位,給消費者提供了另一種座位的選擇。
熊杰 于201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