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變經營觀念
做生鮮最重要的是改變生鮮只能拉客不能盈利的觀念。試想一下,街市經營者都是些什么人?個體戶小商販!他們掙錢嗎?掙!那為什么我們比他們多那么多優勢,他們掙我們虧?
我們虧就虧在我們沒想它盈!我們做生鮮都想著提高客單,拼了命低價促銷,亂訂貨,亂定價,高庫存,高損耗,沒考核,沒人管……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做生鮮既拉客又掙錢,會給超市經營帶來怎樣的局面呢?生鮮成了利潤源,大家都想干生鮮的事,生鮮員工拿到高薪酬,其它項目運營更自如,開店更有競爭力……所以生鮮運營首先要改變“不需要賺錢”的觀念,要把績效考核引入到日常運營當中。
然后,我們要樹立生鮮可以很容易掙到錢的觀念。小商販都可以此為生計,掙錢創業,證明生鮮掙錢并不難。我們只要降低高傲的心態,虛心向菜市場里的小商販學習就可以洞悉生鮮盈利的智慧。生鮮的分類很細,每一個分類每一個品項都有自己的特性,我們要每一個品項都要分開研究,制定相應的營運策略,例如豬肉和水果,豬肉的關鍵點是分割技術和價格策略,高超的分割技術可以讓每頭豬多產出150元銷售,合理的價格策略讓損耗減低80%,而水果的關鍵點是采購環節、陳列和推銷技巧,采購可以降低成本控制品質從而提高利潤8%以上,漂亮的陳列和主動的推銷可以擴大銷量在15%以上。
我們理應知道,大多數生鮮產品從采購成本到市場售價有超過50%以上的加價,這種毛利水平甚至超過服裝、百貨等高毛利商品,只要合理地訂貨,我們根本不需要理會損耗,在我們的實踐當中表明,我們的豬肉、蔬菜、水果、水產等多個品項每天庫存都清零,這不但沒有影響我們的毛利水平,反而讓我們的訂貨更趨合理,核算更趨簡單,獎勵更加及時。損耗已經不是我們擔心的問題了,因為它已經在我們的預算當中。而對于低毛利的豬肉等商品只要提前清貨,比如難賣的上肉花肉一早就賣低價中午就清光了,損耗也就沒了。
因此,當整個團隊都意識到生鮮可以盈利,生鮮可以很容易,生鮮可以做得很好的時候,金礦就在你眼前!
二、我們這樣做蔬菜
永輝在全國擁有500多人的采購團隊,可見生鮮的采購環節是多么的重要!目前在國內經營生鮮比較成功的多為中型以上企業,它們也多遵循“采購鏈整合”這一法寶,以自身規模的優勢創造巨大訂單實行農超對接,所以在這幾年農超對接、地頭直采、基地建設、生鮮配送中心、生鮮冷鏈等等所謂成功經驗不絕于耳,然而這些經驗起點高投入大,根本沒法學,反倒讓許多企業產生畏難的心態,寧愿讓生鮮虧著拉人氣,步入生鮮經營的誤區。
我們兩年前也如此,不過我們沒有退路,因為我們系統生鮮銷售占比25%以上,而且沒服
裝等高利潤項目補充,如果生鮮虧我們只有死路一條,除了突破沒其它方法。既然采購環節最重要,我們也選擇從采購入手,比如蔬菜,既然沒法到田頭,就到當地批市采。那么,批市究竟比田頭貴多少,我們假設菜販子賺15%,那么采購員必須以市調價格低10%以上采回,不然就有問題,我們派了副總經理親自到市場去抓,一個月下來毛利率由10%增長到15%,而且隨著采購的深入,逐步找到一些合作商比如玉米的基地直銷商,一個單品就比往年多賺8萬;找了菜心種植大戶合作,到最后把他的菜心全包了,達到田頭目的;了解到附近農產品批市都有不同優勢單品,每周3次去大宗采購回來進行單品促銷,讓促銷單品毛利率也達到10%以上;今年已是第二年大量采購冬瓜,單品采購量達幾十萬公斤,收購價每市斤3毛錢,賣5毛以上,最高賣8毛錢,你說能不賺嗎?
團隊經過幾個月的績效考核,讓采購團隊營采一體,在毛利提3%月度獎金,每個采購員都拿到超3500元的工資(不算年終獎),連扎菜女工也能拿1600~1800元工資,整個團隊基本帶出來,每天凌晨2時忙到12時,由采購、配送跟蹤、發價、扎菜、上架陳列、現場售賣都一條龍服務,下午還經常加班,毛利提高了銷售也提高了。
三、我們這樣做豬肉
廣東人買豬肉要買新鮮豬肉,對冰鮮肉和凍肉一點不感冒,所以我們說的就是賣鮮豬肉。豬肉佬在80年代在廣東是三大寶的掙錢行業,時至今日豬肉檔依然是肉菜市場的靈魂。但進了超市就變成不掙錢的拉客項目,我們做了五六年也才做到5%左右毛利率,一直達不到盈利目標。
四、我們這樣做水果
我們開始就認為搞定豬肉、蔬菜、水果,我們就能達到生鮮盈利的目的,因為南北干貨本來就賺錢,熟食、包點、面包可以聯營(我覺得中型以下企業都應該選擇聯營),而水產更專業我們不想碰,最后的水果關怎么過呢?
五、我們不過如此
在這一年多的實踐當中,總結來總結去,無非就是提高品質,加強服務,打造團隊,勇敢掙錢。生鮮這里面盈利的智慧多著,就看你想不想挖掘。象談到農超對接,我們老想把成本降下來,其實我認為農超對接真正出路在于優化品類,提高品質,增加雙方效益。因為好的農產品根本不愁銷路不愁價格,比如正宗的哈密瓜,你在流通市場根本采購不到,就算你到哈密去采價格是其它產地的3倍。你跑到田頭去收購中低品質的農產品,回來還賣中低價這樣有什么意義呢,何況明年你肯定會壓農民的價。我們走了十幾年低價的彎路,是時候回歸價值的正確取向,以品質為生鮮發展的導向。
銷售高質量的生鮮是我們前進的目標,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種種意想不到的問題,如采購員老是喜歡采購便宜但質量不佳的產品;門店對外觀已經不新鮮的生鮮不舍得處理等等,很多要求都執行不到位,歸根到底是因為在經營意識上沒有與我們的要求達到一致高度,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的經營中不斷地加強這方面的培養,讓我們全體的員工都能完全理解做高品質生鮮背后的意義,我相信到時候我們的生鮮經營必定比現在會有更大的進步。
總之,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否定自己,不斷地修正,其樂無窮矣。
友人:吳奇與你分享.QQ:577007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