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的品類擴張一直在進行,繼1號店上線生鮮產品后,中糧我買網、京東、順豐優選等電商企業紛紛上線或大肆宣傳自身的生鮮頻道,一場搶奪線上生鮮市場的戰役正式打響。
電子商務運作需要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三方面的支撐,上線生鮮產品對現在的電商企業來說在信息流、資金流方面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是增加了很少的一部分SKU,而生鮮產品的特性,即保存條件嚴格、衛生要求高、時效性要求高等決定了物流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所在;傳統的電商運營產品對溫度、保鮮時間等要求不高(部分食品除外),常規的物流手段可以滿足其流轉需求,企業無需增加特定的設備來維護產品的溫度等,只是要將食品儲存于恒溫倉庫中即可(溫度維持在18-21攝氏度即可);生鮮產品的儲存,特別是肉類產品需要零或者更低的溫度儲藏,而且保鮮時間往往比較短,綠葉蔬菜類產品的保鮮時間甚至更短,日常的管理也比較繁瑣,目前電商企業所建設的恒溫倉庫基本無法滿足這類產品的儲存需求,需要另外增加制冷、保險設備、并建立相對獨立的倉庫、由專業人員對產品進行處理,并對衛生條件進行嚴格的把控,這樣看來,電商需要建立起一套新的倉儲體系才能滿足生鮮產品儲存的基本需求;
在解決了產品的儲存條件后,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配送,即配送過程中的儲藏和覆蓋范圍的確定;目前電商自營和第三方快遞主要的配送工具就是“三個輪子加兩條腿”,即電動三輪車,普通的電動三輪車可以承載80-100單貨物(不包括大家電類產品),這類貨物一般不需要特定的保溫、包裝;而生鮮類產品則需要冷鏈運輸,能使用冷鏈運輸的交通工具一般都是中小型加裝了制冷設備的貨車,對于自建物流的電商企業來說運輸設備必然要自行采購,他的成本自然要高一些;從目前幾家上線生鮮產品的電商企業來看,配送的范圍很小,以北京為例,中糧我買網的生鮮頻道SKU數有1096個,其配送的主要地區是北京市五環以內,以及五環外部分人員集中的的區域,一號店生鮮產品SKU數有5502個(部分無貨),都是1號商城產品,部分商家使用的聯邦快遞的冷鏈運輸,其配送的范圍也小于其他商品;從運輸成本上考慮,生鮮產品的運輸、包裝成本要比常規商品至少高1.5倍;生鮮產品還處于市場開拓階段,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同程度低于其他商品,這就放大了產品實際的配送范圍,也就是說缺乏訂單集中化的配送優勢,配送成本就會更高;
從產品上來看,電商運營的主要生鮮產品都偏向于高價,以肉類產品為例,精選五花肉在我買網的售價達到26元每公斤,比同類產品的線下市場價高出約1倍,這是普通消費者無法接受的價格;所以從深層次來看,生鮮產品屬于小眾市場,它雖然是生活必需品,卻無法實現和其他同類產品一樣的線上市場滲透率,上線生鮮產品其服務價值、和市場推廣價值已經超過了產品本身,其未來的主要市場依然會是線下。(張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