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8·15。蘇寧拼命想把各家電商拉下水,但除了國美在線,似乎無人應戰。
即便這樣,蘇寧易購的店慶該搞還得搞,最起碼不能輸給京東的6·18。于是,改名云商的蘇寧帶著“全品類”打出了“雙線同價”的牌。雖然線上線下融合早已不是新鮮事,然而目前還沒有哪家比蘇寧喊得更響亮,其多年來累積的資源(包括供應商、門店、品牌等)讓它也有資格高喊雙線同價。以家電為例,普遍流傳的數字是:品牌家電廠商給蘇寧16個扣點,9個點服務費,還要承擔退換貨和促銷員的等平臺費用;但給京東只是5個扣點。
只是,今年的8·15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只能是蘇寧的獨角戲。京東劉強東早在年初就宣布休養生息,埋頭想賺錢并預謀上市;天貓正在為雙11做準備,近日發布了一系列細則,打算謀求500億銷售額;國美雖然舉著小旗子在吶喊紅8月,欲展開新一輪的“美蘇大戰”,蘇寧卻似乎已不把它當做對手;而當當、亞馬遜等在進入8月也低調了很多。
各家的平淡反應,政府的管控或許是其中一個原因。國家工商總局近日發布了關于加快促進流通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強調要大力加強網絡市場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工作,切實維護網絡市場秩序。
而沒有了劉強東的叫囂,今年的8月電商們都略顯寂寞,但事實上讓電商們在今年如此安分的是消費者的理性。
正如業內人士分析的那樣,消費者在被一輪又一輪的促銷炮火的洗禮中也在成長,沖動消費正在趨于理性,而今年電商也開始進入謀求盈利的關鍵點,京東尤為如此。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自主銷售B2C市場,京東占43.9%的份額,遙遙領先,蘇寧易購則占到了12.9%。
就這樣,今年沒有了8·15電商大戰,有的只有蘇寧易購店慶。
同時,引領輿論風向的媒體,其眼球正在被傳統零售企業之間的兼并與融合所吸引。在經過了死水般的寒冬之后,傳統零售終于有了一系列動作,這讓各家媒體如同打雞血般的興奮。前有百佳欲出售,后有華潤與樂購的合作,還有樂天瑪特、家樂福等要被出售的傳聞。對比之下,沒什么新意的電商8·15就不夠看了。
事實上,傳統零售企業也沒閑著,都在不斷進步。除了線上積極觸網,線下則大打“七夕”牌,強調購物體驗。繼銀泰、王府井、廣百之后,區域零售企業南京中商也于日前正式推出B2C商城“云中央”。這其中銀泰暫時領跑,其COO林琛多次強調利用數據加強線上線下融合,一方面表明其對電商的信心,也表明了傳統零售追趕潮流變革的步伐正在加快。
全國大面積的高溫也正在把消費者“逼”進商場、購物中心,實體零售抓住“蹭涼”帶來的人流,都努力提升銷售額。例如,廣州天河城、正佳廣場都紛紛推出各式展覽,同時搭配適當的促銷活動,效果還不錯。
但是,電商會一直寂寞下去嗎?當然不會,只是他們的焦點或許不再是價格戰,而是在物流配送、倉儲、甚至生鮮上下功夫。因為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一旦養成,最后就是提升消費體驗,而在這方面不論電商還是傳統零售都做得還不夠,這也意味著這些方面的市場潛力還很大。
陳紅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