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就是做細節的東西,而品類管理就是其中最精細的東西,所以品類管理首先成功于日本。我們很多企業做品類管理的時候都走了不少的彎路,現在都還在彎路中前行。其實折也沒什么關系,彎路走多了才知道直路在哪里。個人根據所在超市進行品類管理3年來的經驗和對同行的學習觀察,感受到對于中小型超市的日常品類管理,不同的大類工作的重點是不一樣的,這與大賣場的顧問老師所傳授給我們的方法是有區別的。好比我們幾個重慶人請了個做淮揚菜的大師傅來教我們學做菜,也許大師傅做出來的淮揚菜并不對我們的胃口,但是我們學到的是一流的烹飪工藝技巧,至于換成一些川菜的食材調料,應該是我們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了。
糧油、牛奶類——重視價格競爭力,樹立門店的整體價格形象。
民生商品的主力就是那幾個老品牌,顧客通常情況下不會輕易改變自己長期養成的消費習慣,所以即便是小店5、6組的貨架,照樣可以和大店20組貨架相抗衡。由于顧客對這些商品的價格及其敏感。因此價格競爭力的保證,是這類商品品類管理的核心。
休閑、酒水類——重視商品的淘汰更換,滿足顧客多樣化的胃口。
小店的貨架少、單品少,而顧客選擇又是非常的個性化,再好吃的東西也是久吃必厭,
因此小店在休閑食品和飲料酒品的選擇面上就顯得捉襟見肘。所以小店要想保持自己對中青年和青少年顧客群體的不流失,必須要不停地進行引進和淘汰工作,使我們的商品始終充滿活力。
日化、紙品類——重視商品的規格、適用群體的管理。
不同的顧客群體對商品日化類商品的包裝規格需要有著相當大的差異,洗發水750ML/400ML/200ML與男士/女士;大包洗衣粉(液)/小包洗衣粉(液);單塊裝皂類/組合裝皂類;卷紙的單雙卷/整提與有芯/無芯;衛生巾的少女/成人……
由于周邊的人群會經常發生變化,所以日化、紙品類的品類管理也要相應調整。
百貨類——重視商品的品項管理
百貨的品相管理對于小店的要求就是:無論給你10組、5組還是3組,你都要配置出品相齊全的商品出來,滿足顧客的應急需求。如果顧客是提前就計劃好要采購百貨用品,那么他到小型超市來購買的幾率很小,所以顧客多是應急需求,這種情況下我們只需要有這個東西就行了,選擇一個該品項中最大眾化的單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