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場業態高增長的黃金期正在逝去。
不久前,家樂福集團副總裁、家樂福大中華區總裁唐嘉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家樂福未來將推進更有吸引力的大賣場建設,例如提供更好、更舒適、更方便的購物環境,發展以大賣場為基礎的小型購物中心。在國內超市、百貨紛紛欲變身“購物中心”之際,洋超市也躍躍欲試試圖跨界發展。
其實,看好中國市場購物中心未來發展、雄心勃勃欲突破現有業態的零售商,家樂福并非首家。
世紀聯華河南負責人近日表示:“照目前鄭州零售業的發展形勢看,靠一家超市單打獨斗,在未來、顯然是缺乏市場競爭力的,而頗具功能性的購物廣場、購物中心才是發展方向。”
但問題是,超市、百貨向購物中心轉型的道路并不平坦。近期,大型賣場、知名百貨試水購物中心道路坎坷的新聞時有報道。人們不應忘記,英國樂購(Tesco)綜合體的水土不服、天虹購物中心的生意清淡。未來隨著綜合體供給量的不斷上升,在經營上缺乏創新的項目也會淪為雞肋。投資購物中心的主體是誰并不重要,超市、百貨、地產商、大財團等等都可以,關鍵還是運營上的競爭。
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消費升級以及消費需求多樣化的特征將日漸明顯,這意味著各種零售業態在我國仍有成長的空間。具體來看,零售業將會向體量更大、服務更優的方向發展,同時也會追求便利快捷,向便利店、社區超市的方向發展。
家樂福擬建設發展“小型購物中心”,關鍵是要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提高其服務質量。具體來看,家樂福或將在定位、商品結構、自營商品與聯營商品方面做相應的調整。當前零售業正處于成本上漲、競爭激烈、盈利下滑的階段,各商家都在尋求轉型以迎合消費者需求,家樂福此次轉型,也將面臨資金、成本、消費者接受程度等方面的風險。
毫無疑問,購物中心提供更加優質、綜合化的服務迎合了消費者追求多樣化、服務性、高端化的消費需求,零售商家穩健推進購物中心仍有較強的市場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內商業地產已經出現過剩的現象,空置率不斷提升,大力發展購物中心的零售業者需要警惕,在選址、招商、定位上慎重決策,而且還要注重區域消費者需求的研究與把握。
(中國商報·超市周刊 胡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