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佛一夜之間街上冒出了許多間迷你小超市,說其“迷你”實在是太小,大約只有不足十平米的樣子,甚至還不及大賣場的一個休息室。這樣小的超市其生存空間在哪里,為哪些顧客服務呢?帶著疑問,探尋了幾家迷你超市。
迷你超市均有統一的店招,牌匾設計簡單明了。超市內外均以綠色為主,店招是淺綠色,看著爽心明快,吸引路上注意;超市內的貨架以深綠色和黑色為主,連服務員的工裝也是以綠色為主。
迷你超市麻雀雖小,卻也五臟俱全。經營的品類以快速消費品為主,多為日常消費品。有休閑食品、方便食品,還有酒、飲料、冰淇淋等。每個品類只選取知名品牌的經典品種的小包裝商品,品種很少、選購的空間也很小。為加快周轉,每只商品的存貨量只有幾個,但也少有空架的情況,這說明公司的配送體系較發達,及時配送,保證了門店的庫存量。
轉了幾家迷你超市,每一家的經營品種都略有差異,這應是根據周邊消費人群的不同做了差異化經營。有的店甚至經營水果、面包等保質期很短的商品,水果以大眾水果為主,如香蕉、蘋果、梨,兩到三個一組獨立包裝。從水果的經營可看出,主要針對個人即時購買,并不是以家庭消費為主。
除經營商品外,這些店還增設了代繳費用的服務內容,這些功能的加強,是在實體空間無法擴展的前提下,通過服務空間的延深,大大加強迷你超市的競爭力。
零售業目前進入了群雄爭鹿的時代,線上線下打作一團,線下間不同業態也在同時分爭一杯羹,怎樣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這是不同店鋪面臨的同樣問題。記得在市場營銷課上學過,要想求得生存必須尋找市場的縫隙,尋找那些前人不曾留意的市場空間�,F在,大家不約同地做大做強,因此城市綜合體越來越多,shopping mall也越來越大,裝修也越來越豪華,這些商業業態雖然提供了一站式購物的便捷,卻也面臨同一個問題:路途較遠、停車不便、購物耗時,很難想象買一瓶調味品要驅車前往,這倒不如去樓下的雜貨鋪來得快捷。
有人做大,就有人選擇了做小。小得不足十平米,這樣巴掌大的地方卻尋找到了市場空間。這只是一個新興的店鋪形式,未來何去何從還需要市場的檢驗。與其進行同質化競爭,倒不如主動尋找市場,或許就會出現“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麗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