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起源是在美國,但發展鼎盛的卻是在日本。而且兩者的模式也截然不同,美國的便利店更多是設在非商業區,而日本的是集中在商業區。這是根據不同的情況發展而來的結果,我國的便利店是在市中心首先發展起來的,而且是集中在幾個人口密集、客流量較大的中心區。學校、醫院、商務區、公交站點、商業街成為首選的展店位置。這些區位的鋪面有限,租金也比較高。后來,展店漸漸地向外圍發展,甚至包括郊區.購物不便的居民小區成了發展便利店的重要區位。
開在居民小區的便利店的投入產出比并不比市中心區域差,而且營業也比較穩定。但開在居民小區的便利店很容易受到超市的打擊,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很難預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居民小區有潛在需求,但如果開得太大,成本太高,又沒有比超市更便利、更多樣的服務,一旦超市進小區,便利店就難以維持下去。
便利店可能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作為超市的一種補充業態而存在。但是,當大型的連鎖超市公司把便利店看作一種全新的業態來發展時,就需要把便利店與超市做一個明確的分割,過多地移用超市的經驗來發展便利店是不可取的,甚至會把便利店引入歧途。如果便利店能與電子商務相結合,并配合強大而便捷的配送服務,電話訂貨、網上訂貨、指定地點、顧客到店自行取貨的購物方式可能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此外,在惡性競爭還沒有結束,在經營管理技術還不成熟之前,過早地引入特許經營對加盟者來說是不公平的,他們很容易受到致命的打擊,從而終止特許經營關系,給本來就不是十分成熟的特許經營蒙上陰影。
但在大多數地區,便利店與超市只有面積大小、品種多少上的區別,并沒有明顯的功能差異。這與消費者的生活水平與認知程度不高、便利店的目標顧客不充足、缺乏便利店經營技術和經營定位不明確有密切的關系。有些地方把不到10平方米、連一臺冷柜都沒有的小店改造一下也掛上了便利店的招牌,以為只要能提供某些方面便利的商店就可以稱為便利店。有些公司開設便利店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只是盲目地攀比門店數量,以為經營規模是關鍵,經營質量可以逐步提高。國外便利店發展的歷程告訴我們:便利店需要比超市更精細的服務與管理,如果服務缺乏人性化,管理無法做到精細化,那么,規模越大就越有可能倒閉。
便利店發展較好的地區,如上海與廣州,都有境外著名的便利公司進入,大家基本上是參照日本便利店的式樣發展起來的。上海的業內人士坦言:沒有日本便利店的進入,上海的便利店不可能有今天的發展水平。在上海,業內人士都承認:日本的便利店經營管理水平是最高的,門店的經營業績也是最好的。所以,開始時大家都會向日本便利店學習。其后,新的競爭者不斷加入這個行業,新的面目也不斷出現,就開始進入了相互學習的階段。例如,自動門與門鈴,寬敞多功能的服務臺以及自助區,落地展示架等,都是相互學習的亮點。上海連鎖經營協會還設立了便利店委員會,每個月學習交流一次,溝通氛圍遠比連鎖超市的同行們熱烈與坦誠。
提供便利和即時服務是便利店的業態功能,這是靠品牌、技術、資金和規模取勝的行業。之所以說便利店的競爭還沒有真正開始,主要是因為我國目前便利店的競爭還不是國際化的,一旦我國零售市場全面開放,便利店將受到極大的沖擊。店鋪多可能只是一種暫時的優勢,但如果現有的店鋪缺乏競爭力,與新的競爭者存在較大差距,那么,店鋪多就成了一種負擔,為改造不良店鋪將付出沉重的代價,并不利于營造良好的服務形象。這對于既缺乏雄厚的資本實力,又缺乏便利店經營技術的國內連鎖公司來說是必然會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因此,擺在國內便利店連鎖公司面前的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不提速怕失去市場;提速發展又存在技術滯后的問題。大多數公司選擇了前者,同時也在加快技術和管理體系的建設,準備去迎接新的競爭者。
在上海,便利店沒有壟斷,常常在一個路口就有數家便利店在貼身競爭。針對這種情況,上海連鎖商業協會下屬的便利店委員會正在策劃建立一個業內展店規則,要求各便利公司承諾:在100米內不再重復開店。征求意見的結果是:前幾年開辦的公司比較積極,愿意承諾;但近一二年開辦的公司則不愿意,認為:這種約定對新公司不公平,也不利于競爭。原有的便利公司則認為:他們在開發便利店的初期經歷了很長—段時間的摸索,投入了大量的財力,承受了巨大的虧損,如今總算快要熬出頭了,卻面臨了惡性的無序競爭;市場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公平的。最終結果如何,恐怕一時難有定論。實際上沒有人愿意惡性競爭,也并不是見鋪就開,而是發現了更優的鋪面或人流特別集中,一個店鋪尚不能完全滿足需求時,才會決定開面對面或店連店的鋪面。這樣開店的結果有三種:
一是銷售額下降,如果是加盟店,有可能導致加盟合約的終止;
二是迫使其中某一家效益差的門店關門歇業;
三是共同提高,共同發展。
國內便利店行業的發展還不成熟,很多便利店都只停留在模仿日本便利店但技術不到位的尷尬局面,盡管不少地方政府對行業又一定的支持,但其實行業發展更需要的是良性的競爭。對于近年來大家所看到的行業內不斷的轉變和業界的洗牌都是競爭的結果,只有競爭才能激發業界的創新能力,不斷升級便利服務。國內的品牌才能真正地樹立起來,使得國內便利店行業發展成熟并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