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由本人提供
|
19歲進入利群,她從一個站柜員奮斗成財務精英;25歲,放棄當“溫室中的花朵”,她成為利群到黃島開疆辟野的一員,12年鑄就華麗業績;如今 ,成為利群百貨總裁的她,直言自己“需要不斷轉型”,像所有優秀的人和企業學習。丁琳的今時今日,無疑是利群成長的一個真實“縮影”。
激情
19歲小 敢闖蕩財務精英“轉”營銷
丁琳是土生土長的青島嫚。1990年,19歲的她從青島第二十中畢業。當時,青島第一批職業高中共有五個班,專門對百貨店定向培養職高學生,丁琳所在班級被分配到利群百貨商店。
那時的利群是集體所有制,比起第二百貨這些國企似乎有些“掉價”,加上利群培訓比較嚴格,很多人主動選擇了放棄。跟丁琳一起進利群實習的40多個人,最終只有15人正式簽約�!皼]想過放棄�!倍×請猿至讼聛�,1991年7月正式進入利群,第一個崗位就是站柜臺。
沒過多久,36歲的徐恭藻從青島市百貨公司調入利群擔任總經理,第一件大事就是帶領利群人籌建利群商廈。經過全員競聘考試,丁琳考入財務處,成了一名實習會計。不久,被調入籌建處實習。
1994年10月份,由利群自行承建的臺東利群商廈竣工開業,工作扎實、努力肯干的丁琳被任命為利群商廈第三商場的財務科長。
按照這樣的職業規劃,丁琳本該按部就班一直負責財務工作。沒想到1997年3月,一個機遇擺在了面前—徐恭藻決定 ,讓利群走出青島市區,招募“精兵強將”去黃島開辟市區外的第一家門店利群長江商廈。
當時,多數人并不看好開發區市場,但掌門人徐恭藻力排眾議,為大家鼓勁兒。25歲的丁琳對營銷業務可謂是“ 兩眼一抹黑”,但她“初生牛犢不怕虎”,于是作為長江商廈副總經理,丁琳和當時從青島總部派去的80位利群的業務精英一起 ,“浩浩蕩蕩”地去了黃島。
艱苦
駐扎黃島12年往返青黃2000次
離家外派是一次考驗,更何況是要去開拓一片未知的市場。到了開發區,丁琳才發現,一切要比自己想象中艱難得多。當時的開發區非常荒涼,當時的建設工人們開玩笑說“趴在地上能聽出車從哪個方向開過來”。
“當地居民習慣周末乘船到老市區購物,當地那是物資匱乏。我們員工想吃水果 ,都是從家里買好帶過去�!倍×栈貞浾f,那日子簡直是“野外生活訓練”。
但這幫年輕人沒有讓利群失望。他們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有貨一起卸,有難題一起商討 。丁琳非常能干,幾乎每天晚上要堅持到商廈清場,早則9點,晚則10點多…… 45天后,長江商廈正式開張納客�!斑B政府領導都吃驚,提出要學習利群的速度�!�
開業當天,四面八方涌來的顧客給了利群的團隊最好的回報:“突然蹦出來好多人”,只有4400平方米的商場,當天銷售額達到40多萬元,在1997年簡直是“天價”。8個月后長江商廈實現銷售額約3660萬元,第二年實現6200萬元……
三年努力之后,丁琳趁熱打鐵,相繼籌建了利群瑞泰購物廣場、金海岸商場、長江購物廣場,利群在開發區的實力迅速強大,也帶動了開發區商業的繁榮。
這一待,便是12個年頭。而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也讓丁琳磨練成了一個十足的商業女戰士:每周兩次坐大巴車回青島看父母,12年算下來往返青黃2000多次;大年三十即便是回家,初一必定會趕回來上班……
轉型
從“鐵娘子”到“老中醫”這個女總裁有點忙
2008年7月,丁琳被調回青島,擔任集團副總裁兼采購中心總監,負責整個利群集團的“進、銷、存”運營業務。采購中心是利群集團運作模式革新的四大中心之一,負責優質銷售資源的招商工作。
在批發公司之間推行競爭機制,成立品牌運營公司;執行大市場理念,開展集團涉外采購……多年商場總經理的工作經驗,為丁琳在采購中心的工作提供了創新的思路。新引進的品牌提升了商場的檔次,加之采購中心對上游資源的不斷整合,利群集團構建了集多業態于一體的發展新格局,發展成為一個綜合性商業“航母”。
2011年,利群集團“忍痛割愛”旗下百貨 、物流兩大產業,并引入高盛資本,打造出一個以百貨零售為主,批發物流為輔的零售集團—青島利群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將目標直指上市。丁琳在眾望所歸下出任總裁。
一直以來,丁琳嚴格要求自己和手下的工作質量,經常“唱黑臉”,笑稱自己“在利群上下是出了名的厲害”。當上總裁后的這兩年,卻突然“收斂了不少”。
“現在面對的中層干部素質都很高,雖然我的嚴格一如既往,不過很少發脾氣了 �!倍×照f,辦公室每進來一個匯報工作的,她都需要瞬間“變換頻道”,像個老中醫一樣“診脈”�!皪徫徊煌�,管理辦法也要與時俱進,我也需要積極轉型�!�
對話
1 “與狼共舞”靠的是不斷學習
記者:您在利群這20多年,恰好經歷了中國傳統百貨業的大變革時期,佳世客、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這些跨國零售企業相繼落子青島。當時利群人的感受是什么?
丁琳:記得是1998年1月,佳世客開業了 ,第一次把在國際上流行的購物中心業態帶進了青島。大家才知道,哦!原來商店可以沒有柜臺!顧客可以伸手直接從貨架上取貨,想看什么看什么,再不用麻煩營業員!當時對徐總(文中指徐恭藻)的觸動很大。他要求我們每個中層領導都要去佳世客仔細看,回來開會,每個人都要說說我們跟人家的差距在哪,把看到的細節都寫出來,拿回來一起討論。
記者:當時沃爾瑪在臺東利群旁邊“零距離”開業,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丁琳:其實我們提前做好了準備 ,徐總從1997年開始布局利群的物流網,砍掉中間商,壟斷上游資源,這樣讓后來的我們日子好過了很多。徐總是很有前瞻性的。我想說,感謝競爭,臺東利群才能不斷進步。目前看,我們活得還不錯。(笑)
記者:能夠“與狼共舞”到今日,利群靠的是什么?
丁琳:靠的是不斷地學習,苦練內功。利群是一家學習型企業,能夠發展到今天,與我們及時建立商品采購中心、及時建立福興祥配送公司有很大的關系。
2 玩電商要抓住“最后一公里”
記者:2013年除了海爾跟阿里巴巴合作,其實不少公司都有跟電商的合作甚至并購,利群是什么情況?
丁琳:利群做電商其實早在2003年,也就是利群網。比淘寶還早,這仍舊是歸功于徐總的前瞻性。但因為我們自己的原因,影響力沒打出去,最近這三年才起來。2013年“雙11”利群網的銷售額比2012年增長了5倍,頁面瀏覽量增長了4倍。
記者:美國有專家說,未來5年內純電商將會消亡,傳統零售將重新煥發活力 ,其依據是傳統零售O2O 比純電商更能滿足消費者需要。您怎么看待這個說法?
丁琳:我同意這個觀點。我覺得電商和傳統零售并不是天敵式的對手,而是可以融合的合作伙伴。不會是你死我亡,就像是電視的出現并沒有讓電影消亡一樣。融合好了會使企業越做越強,但如果企業的電子商務做不好,很可能將來會被淘汰。
記者:有沒有考慮跟其他電商合作?
丁琳:目前看應該不會考慮。我們有自己的電商和物流,自己做可能會更好�,F在最大的是觀念轉變,需要更專業的人,做好商品的運營。抓住顧客體驗的“最后一公里”,不斷完善。
3 2014年關鍵詞:恒通快遞、微營銷
記者:利群網在山東是個什么地位?
丁琳:2013年,利群網的銷售額近7千萬元,在山東省我們是第一的。2014年銷售額力爭過億。
記者:利群為什么要發展重物流?
丁琳:你像一些花生油、醬油醋、長條卷紙、大家電什么的,利群網現在能利用我們自己的物流網,做到送貨上門。2013年我們拿下了快遞經營許可證,“恒通快遞”今年春節后就會全面鋪開,到時候利群網的配送體驗將更好。
記者:新的一年,您的工作目標或者說利群的目標是那些?
丁琳:徐總提出五年再造一個利群,2013年我們突破了230個億,五年以后我們銷售需要翻番。電子商務方面,我們要完善掌上利群APP,今年會作為重點工作之一,還會推微營銷。
記者:今年銀座要在青島開業了,利群在中高端百貨方面的打算?
丁琳:利群2013年在即墨開了shooping mall,是一個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嶗山山東頭項目也定位中高端百貨,今年會加速推進�?斓脑挔幦�2015年底開業。
只言片語
“優秀的企業都是我們的榜樣,不論大小,我們都會學習�!�
“徐總表面上很嚴厲,其實親和力很好。他的心很細,辦事果斷,前瞻性強。是個很有個人魅力的人,就像磁石一樣,每次開會都會讓人振奮。為人非常正,心地善良�!�
“徐總善用人,希望年輕人能獨當一面,就像我們的老師一樣,潛移默化幫助我們成長,像孩子一樣把我們培養出來。利群沒有他,就沒有今天,更沒有我們這些利群人。”
“我其實是個好靜的人,甚至說有點內向,不太適合干業務。是這么多年在利群的工作,讓我變成現在外向型的性格了�!�
“最向往的生活是一家三口去旅行,多陪陪孩子,平時時間太少了。”
本版文/記者 劉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