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貨,不是什么稀奇事,跟賣場合作的供應商都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看起來,缺貨是業務工作中的一個較為普通的現象,但是一旦缺貨,賣場往往會對供應商給予嚴厲的處罰。賣場有個說法“缺貨就是犯罪”, 銷售就是靠一個個貨品賣出來的,明明顧客要買,缺貨買不著;明明銷量很好,缺貨沒得賣,這可不就是對“銷售”在犯罪么?那么,導致供應商缺貨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如何在自己的業務工作中盡量規避缺貨的影響?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賣場庫存的有關定義:
庫存天數:
²/單品日均銷售(即單品DMS - day mean sales)
²=該廠家的庫存金額/廠家的日均銷售(某廠家)
²/門店日均銷售成本(整體門店)
標準庫存天數指標:
一般來收,一家賣場的標準“庫存天數指標”會設定在20天(旺季)~30(淡季)天,賣場借由設定標準庫存天數來檢討各個部門、各個類別的商品庫存是否超標,是否存在庫存積壓或者庫存不足的問題,從而明確庫存管理的方向和重點,監控庫存的整體表現。
庫存管理邏輯公式:
•=上期庫存 + 本期進貨 - 本期銷售 - 本期退貨
比如:期末庫存為1500,那么根據上面公式就是 = 上期庫存12000 + 本期進貨20000 - 本期銷售28000 - 本期退貨2500
•= 日均銷售額 * 安全庫存天數
某商品的最低庫存是 30000 = 該商品日均銷售3000 * 10天
•=最低庫存金額30000 -期末庫存1500 =28500
目前賣場里常見的補貨訂單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手工訂單,就是由門店的人手工來下訂單,這種方式靈活及時,但是效率低下,準確率不夠,而且廠家的送貨成本太高,目前,已經慢慢在被自動補貨訂單系統取代。自動補貨系統稱為OPL系統(Order Proposal List)或RPS系統(Reorder Proposal System),其是由電腦自動抓取相關數據,生成建議訂單。一般自動補貨系統的計算公式邏輯會考慮以下下因素,我們來看個例子:
本次建議訂貨數量= 380
•(訂單送達廠商天數+ 1天
•+ 3天
•+ 7天
•- 15天
•)*DMS - 20
•- 120
• 0
根據訂貨倍數(起訂量、裝箱數)折算, 取接近的整箱出訂單。
所以,要做好庫存管理,必須要了解賣場內部關于庫存管理的規則,只有掌握了賣場的游戲規則,才能運用規則,掌控了規則,才可以掌控在賣場里的生意。一般來說發生缺貨,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這是在缺貨中最常見的一種原因,可分為訂單出不來、下的數量不夠、訂單設置不合理等問題點。賣場里的訂單管理是比較復雜的一個事情,一方面每個賣場對庫存的管理要求不一樣,另一方面各個賣場的訂單操作系統各有特點,所以,廠家需要認真的去熟悉每家賣場的訂單管理規則。我們看了上面的自動訂單運算邏輯就知道,要能出來正確的訂單,需要各個數據的正常化:
²
²
²
²
²
²
這些參數的設置都關系到是否能導出準確的自動訂單,電腦是死的,只會根據數據來運算,如果數據設置得不合理,出來的訂單就沒法準確。訂單不準確,缺貨就會常常發生。訂單管理是庫存管理的基礎環節,一定要重視。建議大家可把各賣場的訂單管理流程搜集起來,細細學習,這樣一旦訂單出了問題,也能知道是哪里出了問題,就方便快速的解決,不然一拖一耗,缺貨就發生了。
2、
曾經遇到一個廠商,在沃爾瑪里經常缺貨,不光影響銷售,而且常常面臨缺貨罰款,被搞得焦頭爛額,經過實地跟蹤走訪,認真細致的分析,找出了問題點:
從收到訂單到配貨到大倉需要3天,從大倉到門店平均需要4天,其訂單周期是10天一次,而最低安全庫存天數設定的是5天,這個明顯就不合理,這些物流的參數完全不合邏輯,一定會缺貨的。經過協商,把訂單周期調整為一周一次,最低安全庫存天數設定為7天,很快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樣可保證每周有一批貨到店里,店里始終保持有可賣一周的庫存,即使路上耽誤一下,或者訂單出點小問題,都可以應付。
物流方面還可能存在問題的因素:如果是選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話,還涉及到對物流公司的銜接和管理;送貨要提供的單據;滿足的送貨時間和送貨要求等等,如果這些不匹配,有訂單也很可能貨送不進去,物流不暢,就會發生缺貨。以后的商業合作,更多是用物流模式在做對接,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廠家應該要派專人負責物流工作。
3、
從整個生意的結構來看,進----銷----存是一個完整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的異常就會導致整個鏈條的異常,所謂缺貨就是庫存管理環節出了問題,而庫存管理跟進貨和銷售環節的表現是密切相關的。如果商品賣得不好,動銷太慢,那電腦里抓取的數據就會影響到采購的決策,為了控制不合理的庫存,他會調整訂單的各個參數(訂單頻率、起訂量、安全庫存等),這樣就合乎銷量差庫存少的邏輯,但是庫存越少就會導致銷售越差,銷售越差,就越沒有訂單,所以,這個惡性的循環千萬不能出現,廠家要想自己的庫存不出問題,前提條件就是要想辦法把貨賣好,貨賣得越好,訂單越正常,良性的銷售決定一切!
4、
如果說電腦認的是死數據,那么采購就是大活人,他會根據跟廠家合作的情況,自我的感受來靈活的調整“對敵策略”。一般來說,廠家在賣場遇到的問題,不是不能解決,而是采購愿不愿意解決,通常客情關系好的,缺貨也少,因為采購會替他解決或者告訴他怎么決解決。客情到位的,問題也不是問題,客情不到位的,不是問題也是問題!客情的話題我們另文詳述。
缺貨,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重視這個問題,不去分析和了解問題的細節,只要思想上重視了,行動上積極了,缺貨是一定可以被控制的。
下期預告:
前臺,后臺的說法始見于國際賣場,特別是沃爾瑪的傳播,使得這個概念深入人心。從實際情況來看,企業和賣場對此的理解和定義是有差異的,這會影響到用這個定義去做績效評估。為了導正理解的源頭,我們從賣場內部和企業方兩個角度來剖析前臺,后臺的有關細節,以助于我們的業務人員更好的了解賣場的行為,從而檢核自身,做更好的應對。
- 該帖于 2014-2-15 18:4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