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年以來,國內藝術品市場是持續繁榮,尤其是到了2005年初,藝術品市場達到前所未有的火爆程度。陶瓷與書畫成為藝術品市場的重頭戲,但是玉器市場,除了原材料價格上漲勢頭強勁外,古玉市場依然不溫不火,盡管經過多次人為引導,也仍舊沒有太大動靜,難道玉器市場真的就是藝術品市場中的一大“敗筆”不成?
精品難覓
與書畫、陶瓷市場相比較而言,內地的民間玉器收藏則缺乏精品。明清以來,民間玉器收藏多為一些使用器,并且多以小件為主,精美者雖有,不過和館藏精品相比仍然留有一定的差別。在博物館的館藏藏品中,玉器精品多為出土,或者流傳有緒的,如漢代的皇后之璽、元代的瀆山大玉海、清代的大禹治水山子都是價值連城的,甚至是無價之寶。而民間流傳下來的玉器多為一些明清把玩件、牌子為主,間或有一些唐宋以來的傳世品,但多以小件為主,通常價值不會太高。由于精品難覓,玉器市場也就不會出現較高價位的拍品。
玉器市場難樹“領頭羊”
藝術品市場的價格定位是需要有參照物的,例如,近幾年玉器拍賣成交的價位來看,2.3億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讓民間收藏對元青花的推崇達到極致。天價精品的產生勢必帶動一個行業的發展,而從近年來的玉器拍賣市場來看,頂尖價位的玉器拍品并不是很多。前些年,當時備受關注的康熙玉璽也僅是以630余萬元成交,這個價位在藝術品行業來說是很不對稱的。
高古玉很難在拍賣中進行操作
受國內政策的制約,高古玉上拍一直處在一種尷尬局面。高古玉器是指戰漢時期及其以前的玉器,主要以出土器為多,目前高古玉的上拍一直受限。這一時期的玉器精神內涵是高于一切的,也是古人心靈的一種真是寫照,上面有他們要說的話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古書上說“禮神者,必象其類”,那是一種虔誠心態的寫照。高古玉器的神韻與氣勢是唐宋以來的玉件無法比擬的。它的文化成分以及精神內涵更多,“越是原始的東西,越是接近他的本質。”在史前文化中,玉器是禮神的禮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的,它是溝通天地人神的媒介,活著的時候通過它可以得到蒼天與諸神的保佑、庇護,死了以后同樣能夠通過它保護,從而得以免受外界的干擾。戰漢時期的玉器,特別是玉龍,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從骨子里散發出一種氣勢,一種張揚向上、威武不屈的氣勢,這個狀態一直延續到西漢。這一時期的玉器市場只要被打開,前景可以說是不可限量的。
相關信息請登錄:http://www.hjzb.hk/mod_article-article_content-article_id-1497.html
更多珠寶玉器加盟營銷策略,請關注以下渠道:
我們官網(www.hjzb.hk)最新更新
在線市場部顧問:2355555618 朱先生 ; 23555555619 汪先生
皇家珠寶熱線電話:4006-993-226
或者關注我們微信平臺:直接搜索微信號“皇家珠寶” ;或者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