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自從去年雙十一,銀泰百貨線下35個實體店全線參與“天貓1111購物狂歡”節后,阿里之于銀泰便有了一個“大表哥”的稱謂,而如今隨著雙方會員體系、支付環節的打通及雙方資本層面的合作,銀泰的這個“大表哥”逐漸變成“二當家”。巨頭聯姻后,兩者會不會有更深的互動,此外其背后的商業圖謀是什么?
阿里戰略投資銀泰商業9.9%股份發布會現場
我們不妨先看看,這兩者如何走成一家親。
第一步,借2013年“雙十一”,雙方從營銷層面切入合作。去年“雙11”雙方合作中,銀泰百貨線下35個實體店擺放各種天貓形象,銀泰在十幾個主要門店設置天貓銀泰店商品專區,用戶體驗商品事務后可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在天貓銀泰店預購商品。而“雙十一”當天,預購的商品就可在天貓完成交易。
天貓以對用戶的覆蓋的效率和廣度,彌補實體百貨收區域的限制,銀泰則通過商品體驗來滿足線上體驗的不足,雙方用營銷作為第一步切入。
第二步,借2014年“三八節”,雙方打通支付、會員體系環節。2014年3月8日阿里借婦女節推出生活節,手機淘寶的目標成為移動生活消費類的入口。以銀泰為例,用戶可以提前登陸手機淘寶客戶端,進入活動專屬頁面,可以領取銀泰優惠券、現金抵用紅包或品牌折扣券。活動期間,用戶在線下商城選好想要的商品,可以通過支付寶賬戶付款,并在支付時自動使用優惠券。
同期,銀泰商業集團聯手支付寶錢包首次推出虛擬會員卡“銀泰寶”,打造中國零售業首張徹底打通辦卡、儲值、支付全鏈路的虛擬會員卡。
此外,去年11月15日,銀泰商業集團和支付寶錢包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在全國29家銀泰百貨、銀泰城門店為顧客提供手機“當面付”服務,成為中國首家接入支付寶服務的連鎖百貨公司。
雙方通過支付線上線下的完全互通,同時,通過這樣的一種互通,雙方的從業者都能夠精確的知道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消費者進行了哪一種種類的消費。而這樣的一種數據的沉淀,最終反哺回來能夠變成一種大數據的基礎。加上原來阿里巴巴和淘寶的大數據,雙方能夠帶來一種完全新的商業價值。
第三步,戰略投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3月31日,阿里通過持有銀泰商業9.9%股份及總額約37.1億元港元的可轉換債券,雙方最終成為“一家人”。
隨著電商的發展,線上線下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這反而給商品的供給、運營帶來一種全新的可能。銀泰有700萬的商品庫,為銀泰廣大的會員服務,雙方通過合作,能夠讓銀泰的700萬的商品庫服務到在網上的消費者。讓用戶無論在哪里,都面對的是同一批質優,價格合適的商品,大家都能夠在網上和實體門店都消費到同樣的好的品牌,好的商品和好的服務。涉及資本合作后,雙方會在O2O探索上更進一步,加強在貨品、大數據等方面的融合。
兩者最終走到了一起,可以說是雙方的相互吸引。
沈國軍表示:堅信阿里巴巴集團在電子商務方面在全球是做的最好的,大家都知道淘寶、天貓市場的份額和影響力。
張勇表示:為了順應“客變”,阿里需要在實體的場景里面去想象和創造一種完全不同的嶄新的購物體驗,而銀泰恰巧是這個行業的創新者和不安分者。在雙方的關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下,才能為這樣的化學反映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陳曉東:今年三八節的合作,我們在一起推出了銀泰寶,大家知道我們整個銀泰百貨15年來積攢下來的VIP客戶接近150萬,銀泰寶推出了短短的一兩周之內,我們就獲得了超過100萬的會員。我們在整個合作當中十分愉快,沒有痛點,反而有很多興奮點,兩個團隊總能找到一些新的東西,最后自然而然的說,干脆大家搬到一起算了,就這么一個結果。
兩巨頭聯姻,背后的商業圖謀
“真正探索出一條大家今天談的非常熱鬧,但真正能夠落到實地帶來商業價值的在百貨零售業的O2O解決方案,最終能夠變成我們業界一個新的行業標準和游戲規則,使整個行業因為信息技術,因為互聯網,因為電子商務能夠有本質的提升。”張勇同時表示,“通過我們的合作,把銀泰變成一個嶄新的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結合的平臺,不僅為銀泰的升級,同時為整個中國現代商業的升級能夠作出我們的努力。”
總結張勇的話,大概分為四層意思,首先是探索真正零售業O2O,其次輸出O2O解決方案,再次制定新的行業標準和游戲規則,最終為現代商業的升級做出貢獻。這四層意思分明昭示雙方成立合作公司后的雄心或者說“野心”。
合作之后,下一步做什么?陳曉東表示,“順著泛渠道往下走,今后的一個重點的業務就是把線下這些所謂實體業務數字化。我們要商品數字化,會員的信息要數字化,會員之間的溝通要數字化。在線下運營的層面也要數字化,這些過程除了技術手段以外,還有是大量的在線下的實體門店的流程上和人員的思想和組織形式上的改變,這項工作我們之前一兩年已經不斷在推進了,這個是你實體業務跟線上企業合作的一個基礎。”
此外,為了順利推進”新銀泰“,張勇表示,雙方會共建團隊,雙方會把雙方核心的團隊都放到這個標的里面,共同打造零售行業O2O或泛渠道的解決方案,以便能夠復制和擴展更多的業務,來服務客戶和消費者。
(聯商網記者 徐立 現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