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認為,銀泰武林店十六年,賣的是什么?能具體一點嗎?
答:武林店賣“顧客期待”。
具體來說,就是賣顧客需求中較高層次的追求:美、時尚、社交場所、信賴。中高檔百貨如武林,就是賣顧客期待——吃飽飯、穿暖衣后想要的更好的著裝等生活方式選擇,期待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三大階段:武林店最具賣點號召力的時期是初創(chuàng)前五年,“傳遞新的生活美學”理念與氛圍一舉走紅杭州,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當時相對保守的社會環(huán)境、城市商業(yè)格局、行業(yè)競爭態(tài)勢;中間是精益經營的六七年,屢進全國百貨單店銷售排行榜前十和坪效前五,這時候推動賣點的是武林店口碑效應、消費習慣、品牌組合優(yōu)勢、連鎖企業(yè)旗艦店資源領先。
最近幾年,賣點受擠壓,一站式購足大型購物中心崛起、電商蓬勃發(fā)展,還有海外代購,他們都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武林店的優(yōu)勢,餐飲娛樂社交不如購物中心,產品豐富度方便實惠不如電商平臺。武林店這幾年賣的顧客期待,正在做,并且需要陸續(xù)加強的是:顧客體驗,可信賴的商品及不斷完善的品牌組合、舒適的商場氛圍、方便的無線上網及畢竟武林繁華地的商圈地段優(yōu)勢。
順便說做好顧客期待,就是讓舊的更舊,新的更新。真品保障與服務誠意是舊的,彼此的信賴感和故事是舊的;大數(shù)據(jù)驅動等互聯(lián)網化門店是新的,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
二、把商場的入口,想象成你家里的玄關,你會對入口處給予什么關注?做什么樣的改變?這樣的改變是基于什么原因?
答:商場和家是不同的場所,只有極個別家有商場的標志性屬性,那就是“門庭若市”的家。家是隱蔽、私人、休憩、相對靜態(tài)的,商場是開放、熱情、不斷流動的。所以,風水和講究截然不同。
家的玄關,是為了藏和轉折開朗,從這個程度上說,一個好的商場入口也應該有這種感覺,既表達商場腔調,又讓入口做了起承轉合,應該“無意義、有意思”。
扯開說一句,這點可以學女孩的裝扮,結合胖瘦、眼大耳小等不同情況做巧妙露出和展示。最損的是“走馬觀花”典故,說某男某女相親,經媒婆安排,男騎馬,女手執(zhí)鮮花在臉龐,等結了婚,都大呼上當,原來男瘸腳、女塌鼻。固然鼓勵誠信,但媒婆的方式卻是好玩有效的。
商場門口的“無意義”,就是不要擺密密麻麻的折扣信息了,甚至不要忙著做樓層指南,越來越少顧客到了門口才根據(jù)商品信息決定進場。
做些“有意思”的東西,也許是“精神堡壘”,也許是結合社會熱點的生活提案,跟商品脫節(jié),跟文化掛鉤,打動人心的東西。
意義往往沉重,意思則輕松。讓顧客進來或路過時感覺親切、期待,讓顧客“賓至如歸”,這就是商場入口最大力量和用處了。讓顧客看到熟悉、親切、符合他們期待和價值觀的東西、發(fā)現(xiàn)引領其需求,這就是好門口。
三、燕姿《銀泰》之后,如果只做一件事,站在銀泰商業(yè)集團層面,你會做什么?如果站在北京銀泰中心角度,你又會做什么?
答:在商業(yè)集團,如果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呼應”,呼應《銀泰》里實指的那幢樓、我們的兄弟公司北京銀泰中心、呼應銀泰大家庭品牌、呼應姿迷。燕姿2月27日專輯發(fā)布后,28日在銀泰幾大城市門店LED上的“謝謝燕姿”就是親切、平等、溫暖呼應。
同期聯(lián)絡燕姿經紀公司、唱片公司等,也是呼應的組成部分。
如果站在北京銀泰中心角度,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呼應,向外界確認發(fā)聲:我們就是燕姿歌里的銀泰,這真是緣分,燕姿歌里的北京城市氣質和都市人忙碌與情感、期待,與銀泰中心整體設計尤其在樓頂做中國燈籠造型這樣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京城地標領袖氣質、普通都市人的情感和社交、追夢等靈魂遙相呼應。
禮尚往來,是中華文明的精粹;心理學上說,人們更容易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燕姿銀泰歌,對整個銀泰大家庭,都是品牌與營銷的戰(zhàn)略性機會。北京銀泰中心可以做“點”,銀泰商業(yè)能做“面”,以點帶面,再聯(lián)動其他產業(yè)集團,其中潛力巨大。
四、站在銀泰門外的連廊上,你正在賣你奶奶親手做的棉鞋,一整天了沒有成交一雙。這時候,天突然下雨了,接下去,你會怎么賣?
答:這是銀泰大企業(yè)溫暖的地方,比如武林店口那位賣花老太太十幾年來逗留。我也許有三種選擇:馬上先賣傘、繼續(xù)想辦法賣鞋、檢討自己為何整日無銷售或考慮換地方或明起賣別的東西。
看題的期望,我還得繼續(xù)想辦法賣鞋。下雨的時候,連廊上的顧客會更多,聚著等待離開或者剛進入的人,我馬上去附近批發(fā)一些雨傘來,今日只賣“傘+棉鞋”套裝,我的傘可以比報亭里的一樣便宜或者便宜五毛錢,搭著賣棉鞋。
如果我煽情一點,還可以試試送沒有傘的顧客去停車場,然后希望他買一雙棉鞋。手工棉鞋,也是二十來元,遠比每人家中都富余的傘要有用。
五、按照企劃云規(guī)劃,用乙方觀點,假設你競聘上一家門店的企劃部經理,也可以說是該門店項目的AE,你覺得你的甲方是誰?應達成的關鍵指標是什么?讓甲方滿意的方法主要有什么?你的服務底線又是什么?
答:作為門店項目的AE,在結合本周下發(fā)的“企劃云”中五大客戶的基礎上,甲方是門店店總和相關部門。達成的關鍵指標是:協(xié)助完成門店銷售;集團企劃云主要服務客戶在門店的落地承接;增強顧客體驗、促進顧客忠誠度。
有很多方法,總體強調的是對甲方相關目標與職能的服務、促進。讓門店得到更好的企劃服務支撐,讓顧客爽,更注重對門店、城市、同城兄弟門店和競爭店、社會、時代的理解和融合運用。要聽集團營銷企劃部和店總的,更要聽市場的,乙方的本質不是從屬,是最匹配的合作伙伴,是資源互補和服務增強型組織,這是很重要的心態(tài)和職能轉變。
既是乙方,服務底線最好越低越好,只要酬勞合適,因為甲乙方交換的是市場價值。這里的酬勞,包括尊重、績效、活動效果等。如果一定要說底線,也許是對不公平評價體系的容忍平衡點,同時基于對公司和門店的熱愛與熟悉,堅守集團全國企劃創(chuàng)新目標,而非甲方店總因做銷售一說仍昔日門店企劃部的模式運作。
六、結合當前銀泰或同行一城多店的企劃營銷,怎么理解“多店生態(tài)”?目前營銷企劃的哪些做法是可能違背“多店生態(tài)”的?
答:多店生態(tài)的意思,就是各家店的定位是“和而不同”的,理念相同、定位檔次和日常活動差異化,比如銀泰的武林旗艦店、湖濱一期奢侈品店、西湖時尚店、慶春社區(qū)店,還可分各家百貨和城西銀泰城購物中店的組合。這就是多店生態(tài),拓寬銀泰顧客群,各店在城市的不同布局又成掎角之勢,更好服務城市消費者,又形成企業(yè)品牌與網點的規(guī)模優(yōu)勢、阻擊競爭對手。
目前營銷企劃中違背多店生態(tài)的事比比皆是:每家店都在做同樣的事,特賣本來是文化廣場天天做的事,武林店7樓沒必要湊熱鬧;慶春店臘八節(jié)發(fā)喇叭粥也就算了,湖濱店其實沒有必要……
各家店的營銷活動,沒有清晰的顧客認知和活動表達,久而久之,標簽是模糊的,影響顧客到店消費決策的東西很單薄模糊。銀泰整體的標簽是“以客為先”,起家“傳遞新的生活美學”,大數(shù)據(jù)驅動做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這些是共識,各家門店都要在服務和配合這以目標的基礎上,多店構成企業(yè)在城市的融合服務生態(tài)。
38節(jié)做什么活動?多數(shù)門店在做內衣大促和“女性關懷”的賣場活動和新媒體告知。賣內衣這些活動,其實是內衣品牌商的活動,根本不是商場的活動,尤其不該是大家一起參與的活動。
品牌雷同,也是“多店亂戰(zhàn)”標志。一定程度上,商場需要靠品牌商支持,希望這些主流品牌進入我們各大門店,但這導致的根本性問題就是門店內涵太像了,只是殼和服務人不同……說到殼和服務人,其實也完全不夠,他們并沒有散發(fā)出性格鮮明的服務力。
一家店慶,另外幾家也跟進,是因為如果不做促銷,恐怕那幾天沒有生意。其實,所謂慶生,是感謝日;所謂競爭力,是不跟隨,自成體系。美國汽車大王福特昔日的話,至今發(fā)人深省:真正值得畏懼的對手從來不關注你,他們只會努力做好自己的每個業(yè)務細節(jié)。
七、如果有數(shù)據(jù)說,淘寶、百貨店、購物中心各自的老客人(會員),在這些場所一年消費涉及的品牌數(shù)分別為10個、20個、30個,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你能結合其他數(shù)據(jù),分析淘寶、百貨店、購物中心各自的經營特點并制定差異化營銷策略嗎?
答:我懷疑這個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我更相信它是倒過來的。就是淘寶消費的品牌是30個,而百貨與購物中心分別是20、10個。
淘寶的商品最豐富,因為商家海量和思維發(fā)散、主動性強,生活提案的反應最快;購物中心的體驗感更完整,餐飲娛樂購物等業(yè)態(tài)組合符合未來消費的娛樂、社交需求;百貨的商品控制力最強,商品和活動大促聚人。
淘寶是做一個巨大的網上集市,小兄弟天貓更像是巨大的百貨公司。淘寶官方呢,就是系統(tǒng)維護、推動者,它的營銷更多建立在行業(yè)生態(tài)健康發(fā)展基礎上,做好平臺生態(tài),開發(fā)各類工具服務淘寶賣家,方便買家。
購物中心就是要讓人“樂不思蜀”,用文化活動、大餐飲、大娛樂帶動人氣和場內主力店、服飾專業(yè)店等消費。比百貨會玩,比電商實在。
百貨,最主要的是加強商品營銷,結合奧斯卡頒獎、韓劇大熱、兩會動向、城市季風、時尚脈搏、人文關懷和人們愛恨情仇等熱門和熱心的事件和情感,結合門店商品做營銷。最好的防御是進攻,進攻“顧客期待”,強化與購物中心、電商的差異標簽。
八、企劃云是一個整體,結合集團對營銷企劃職能前置的要求,結合“以客為先”和“大數(shù)據(jù)驅動的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請談談你覺得能夠驅動企劃云的是什么?企劃云又能驅動什么?
答:驅動企劃云的,是這個跨界競爭的變革時代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公司、高瞻遠矚的集團決策、一批優(yōu)秀努力的企劃人。時代發(fā)展是天時,我們必須改變;公司創(chuàng)新是這家業(yè)內領先企業(yè)的寶貴財富和明智之舉、敢于決策和變革是銀泰企劃的幸運、企劃人是否優(yōu)秀則備受考驗。
這次的全員競聘,也是驅動力之一,能上能下,為今后機制和職能運作提供寶貴嘗試。有句話可以為這次變革提供隱喻和祝福:“所有偉大的時代,都不是贏在起點的時間,而是拐點的變革”。銀泰商業(yè)未來要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就需要一個偉大的企劃云體系。
管理是讓人和部門的事平衡,不出錯,再出效益,關注領導需求;服務是讓事漂亮,敢試錯,關注顧客需求。
企劃云能驅動營運、商品的云。因為公司的運作是一個咬和轉動的齒輪,每部分的改變都會帶動企業(yè)生態(tài)再造。能夠驅動顧客忠誠度,驅動供應商關聯(lián)度,驅動公司與門店與這個城市、時代的緊密度,更重要的是,能驅動銀泰人精誠服務的精神和能力、態(tài)度或點燃更加能拼搏和熱愛生活的覺醒。
企劃云的本質是服務,百貨業(yè)的本質也是服務。企劃云能飛,其他部分就沒機會繼續(xù)躺著趴著站著跑著走著。這將重塑零售業(yè)未來營銷格局和銀泰發(fā)展的想象空間。
九、馬佳佳說“90后不買房”。通過什么樣的消費邏輯分析可以得出結論: 90后不買“衣服”!
答:不買房是因為90后不需要或不屑于買房,他們的上一代人,買房都是安全感寄放或社會期望。
一定程度上,商場衣服多是品牌、款式、經過考驗的選擇,但自我、自信的90后,根本不屑于穿什么特定品牌,或跟風款式,對別人的評價和主流品牌認同也無感,他們認為自己就是品牌,自己就是風格,自己才是正確的選擇,這代人比他們的前輩都更加早熟。
他們很難用商場會員標榜自己,他們有可能因為熱情和偏見成為商場的粉絲。
商場的衣服,經常傳遞的是社群意識和存在感,比如我的衣服也是哪里買的,我的衣服是什么牌子,我喜歡什么牌子。但90后最在乎的是自己,他們標新立異的第一想法就是去群體化,我就是我,張揚個性……
就是這些個性,電商網站才會熱,設計師品牌更有空間,而商場里的服裝號召力則與日俱減。90后是未來消費者,有很多東西需要商場重新思考,怎么讓他們來,怎么買,買什么,都是新時期新受眾下的嶄新命題。
十、做完上述九題,此刻,1、你最期待的改變是什么?2、最符合你的心情的一句話是什么? 如果只用一個字呢?
答:最期待企劃云盡快啟動!這種模式是高效的。
最符合心情的一句話是:這題量超過我的預期,我以為一小時就夠,但現(xiàn)在已經兩個小時多二十分鐘了,又花了半小時修訂。
如果一個字,那就是:干!
(聯(lián)商網特約評論員 林尚玉/文 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歡迎關注聯(lián)商網微信公眾訂閱號
歡迎關注作者「長亭外」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