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都是強強聯合,細細思索一下,差距很大。
京東野心極大,從其在物流上的深謀遠慮、大量投入,和近年對酒店、藥店、租車等服務的整合,就知道便利店O2O絕對滿足不了京東的胃口。京東的物流效率、配送體驗在電商中是頂尖的,與唐久的合作,更在于供應鏈整合和系統改造。京東在物流和IT上的經驗能夠大幅提升連鎖便利店的信息化能力,自己則可利用連鎖門店覆蓋和自有物流來增加在三四線市場的B2C份額——前期用戶基數不夠大,其物流優勢無法發揮,利用便利店物流是不錯的過渡選擇。
對唐久來說,擴充SKU、試水O2O只是表面,利用更加便利的網絡銷售來增加顧客忠誠度,擴充顧客消費份額應該是更長遠的打算。除了便利店的商品,擴充的SKU,在配送速度夠快的情況下,可以讓顧客節省大量逛超市的時間,畢竟消費者的吃喝日用是有上限的,在唐久多買一點,就意味著其他商超少賣一點。積少成多,包藏禍心啊!
需要說明的是,唐久擴充SKU后,那些多出來的、在便利店門店無法存放的SKU,其銷售已經不是O2O,而是B2C,門店店員也脫離了銷售服務,成為送貨員。比其他日用品B2C的優勢是本地倉儲、運輸,時效更高;送貨員是顧客天天打交道的便利店店員,更易積累感情。
對于1號店和美特好,他們的合作顯得過于倉促。
1號店雖然自己吹的好,但具體能做到什么程度我們并不知道。擺在明面上的重要一點,是其和京東在支付上的差距:沒有貨到付款。超市最大顧客群,是媽媽級、奶奶級的一群人,雖然其中能成為O2O顧客的只有一部分,但,這部分顧客,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對網銀支付的接受程度有多高呢?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2013年6月底,全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網民為2.44億,網民數量5.91億,使用網上支付的網民占40%。這還是全國數據,放在三四線城市,使用網上支付的網民會更少。這意味著至少一半以上的顧客被網上支付攔在門外,對美特好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對于美特好,因為超市服務半徑更大,所以對物流的依賴也更大,但其沒有自己的冷鏈物流,直接比唐久差了一截,因為顧客可以選擇的商品少了。另外,一個超市服務50個小區,和50個便利店服務50個小區,在配送效率、服務品質上孰優孰劣,并不難判斷。
對于線上與線下的利益糾紛,小曹以為無需過度關注。互聯網企業做不起O2O,線下企業做O2O相對容易,但沒有技術積累。兩兩合作,各取所需,皆大歡喜。在O2O上,線上吃不掉線下(除非是小范圍個例),線下暫時也沒有能力跳出線上平臺,應該會有一個很長的蜜月期。
目前來看,小曹認為京東、唐久的組合優于1號店、美特好組合。不過,對于O2O,其重點在線下的經營。怎么經營?說白了,還是客戶關系管理。放在便利店,一方面是我在《便利店O2O,配送不是問題》里面說的,做好需求的預測,提高消費體驗,另一方面,就是顧客區分,這個在顧客權益三篇文章里面提了太多次,不多廢話。美特好能否在客戶關系管理上超過唐久,決定了其O2O能否勝出。
額外的話
現在的O2O雙方無法直接溝通,不能不說是個缺陷�?傮w上,京東唐久也好,1號店美特好也好,還是B2C的思路做O2O。與顧客那個O對應的,不是便利店的O,而是B2C的B。不是O2O,而是O2B2O。這一方面影響的是門店匹配準確度和配送效率,另一方面則是服務質量難以提高。本來便利店O2O的優勢是高效快捷與個性服務,這一下效率降低了,個性服務也需要更長時間的摸索。
- 該帖于 2014-4-29 8:5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