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濟南百盛的商家將塑料模特搬出商場。
5日,濟南百盛正式閉店,公告貼在了緊閉的大門上。
兩年前的春天,百盛入駐濟南,基本沒有做什么宣傳,靜悄悄地開了業。5日立夏,春天剛過,濟南百盛關店。和兩年前開張時的低調一樣,只在店門口張貼了一張公告。很多不知情的消費者推門想要進去,門口的保安一一攔住,指著公告告訴他們“關門了”。
業戶說法
關門突然,如何賠償百盛還沒答復
5日的濟南泉城路,很多人走到百盛想要推門進去的時候,工作人員走過來指了指門口張貼的公告,告訴他們“百盛關門了”。這張公告上,百盛表示“由于集團發展戰略調整及區域布局考慮”,決定閉店。
百盛東門,來來往往的卡車和三輪車正往外運撤柜的建材等,與正門的冷清形成對比。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商場正在進行善后的工作,主要是內部清理以及業戶賠償。
“商場內的業戶分為扣點和租賃兩種,95%是扣點。”租賃的主要是退還租金,商場付違約金,扣點的比較麻煩,商場還沒有制定完整的賠償措施。
百盛內某品牌供貨商張女士5日來到百盛跟商場談賠償事宜,她告訴記者今年她已經交了1000元的合同續簽費、2000元的對賬系統使用費,前幾天還交了1500元的促銷費用。“商場突然關店,不少存貨難以處理,如何賠償,百盛目前還沒有給出明確答復。”
而百盛內部員工安置已經談妥。“兩個方案:賠償或去其他門店工作,其他門店在外地,大部分同事不愿意去。”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百盛提出“N+1”賠償模式,工作一年的賠償2個月工資,兩年的3個月工資。
慘淡經營
日入20萬,租金就得花一半
“開業后基本上每天在虧損,就沒賺過錢。”百盛一位員工小劉告訴記者,據他們內部傳言,百盛兩年大約虧損了5千萬,這也是總部關閉這個門店的主要原因。
張女士3個月前從百盛離職,她說離職前內部就盛傳要關門。“百盛開業第一天,營業總額不足百萬,這個數額只有預計的3成左右。”之后,營業額一降再降,“到去年底,日營業額大約降到20萬。”
張女士說,盡管春節后的裝修讓營業額有所上漲,但是仍無法扭轉虧損。“內部傳言說總部早決定,如果濟南百盛虧到5千萬,就要關門,現在看來傳言的數字基本準確。”
百盛商場的“房東”濟南融新投資表示:“百盛該交的房租和違約金都交了,他們處理完之后我們就把店面收回。”融新表示目前已經有多個客戶接洽店面承租事宜。
“商場營業面積一共4萬多平,每天光租金就要10萬左右,2年的房租總額就7千多萬。”小劉告訴記者,百盛這兩年根本無力支付房租費用。
“商場一共有一百多名員工,最基層員工的工資大約在3000元左右,兩年間員工工資總計近千萬元。”張女士說,房租加上員工工資,是百盛運營成本中最大的負擔。
延伸調查
“洋商場”為何屢遭水土不服
百盛關門讓人聯想起前幾年從濟南撤出的伊勢丹,他們都是具有外資背景的商場,卻都遭遇了“水土不服”。
張女士認為,百盛關門最主要的原因是定位不準加宣傳不足。“別的商場開業,都提前兩個月造勢,百盛宣傳了不到一周就開門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濟南本地商場銀座和貴和在消費者心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地位,而且他們在早期通過卡消費將消費者牢牢綁定。”山東世聯怡高市場研究員邢明明認為,百盛在進駐濟南時,除了銀座、貴和,萬達、恒隆也已經入駐,競爭非常激烈,但百盛沒有作出有效對抗措施。
邢明明說,百盛和伊勢丹作為外資商場,在發展時非常容易采取“復制模式”,這特別容易造成他們水土不服。
但北京邑零售商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劉暉認為,“其實百盛已經是本土化非常明顯的企業,但整個行業在走下坡路,關門也不足為奇。”劉暉認為,百盛閉店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濟南市場太過激烈的競爭,尤其是銀座、貴和等當地商場的高市場占有率。
(齊魯晚報 記者林媛媛 實習生萬汶柳 攝影/記者郭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