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記者在濟南百盛商場看到,1樓大部分專柜已撤出。本報見習記者王皇攝
“五一”小長假,各大商場紛紛促銷,而濟南泉城路百盛商場卻讓前來“淘寶”的市民大跌眼鏡。百盛商場內八成商戶已撤柜,服務臺稱5日將關店。剛落地省城兩年便匆匆撤出,是商場定位不準?是電商沖擊導致?是競爭太過激烈?電商搶走中端群體,萬達和恒隆吸引年輕消費者,銀座和貴和積累大量高端客戶,三方夾擊下,百盛的尷尬不言自明。
門口掛著打折海報,進去一看撤了八成專柜
“商場海報說1—3日有打折活動,進去一看打折店鋪大多沒了。”省城市民劉女士1日去百盛逛街卻發現,正門“精彩折扣進店即享”的宣傳語仍在,但營業店鋪寥寥。
1日,除4樓美食廣場和美發店正常營業外,八成專柜已經撤貨,僅剩的幾家鞋子和服飾品牌在打折出售。“便宜賣了,這兩天馬上要撤柜。”歐米女包專柜售貨員說,接到了5日要撤離的通知,從4月29日開始3折甩貨。百盛廣場4樓辦公室已熄燈,僅3名人員留守。“關門是商場要進行品牌升級,具體信息等4號領導上班才能答復。”百盛廣場招商人員表示目前已停止招商。
曾在百盛商場任管理職務的業內人士透露,百盛確實要關門撤出濟南:“百盛的朋友說,關門已經確定了,對外宣稱品牌升級只是說辭。”
服務臺工作人員說商場營業到5月3日,會員需自行聯系退卡,具體事宜待5日關門后公布,“煙臺、青島還有店,購物卡不會作廢”。
電商蠶食市場,商場淪為“試衣間”
濟南土生土長的李洋是一個走在時尚前沿的愛美人士,但現在她買衣服的主戰場已經從商場轉移到了淘寶。
新一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正急劇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對于消費以服裝鞋帽為主的傳統商場影響很大。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07年服裝的網絡銷售額占總額的1 . 8%,2 0 1 0年占1 1 . 7%,2013年占20%。
李先生是杭州某女裝品牌的濟南代理商,他在多家銀座店都設有門面。“我們品牌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年輕女性,定位中端,一件夏裝上衣的定價大約是300元。”李先生代理這個品牌5年,他直言銷售業績一年不如一年;“過去只要進商場的牌子,一件衣服從出廠到銷售少說也要增三四倍,高端品牌增十倍都有可能,現在利潤大大攤薄。”
對此,貴和商廈從事服裝導購7年的小王說,7年前的貴和是濟南人心中高檔的購物場所,現在貴和商廈成了打折商廈。“沒辦法,剛上的新衣淘寶就賣到6折,商場原價怎么能賣出去?”很多顧客來逛商場,一件一件地試穿就是不買,“我們的試衣間真成了名符其實的試衣間了。”
高端的習慣去銀座貴和,年輕的愛逛恒隆萬達
電商沖擊來勢洶洶,為何銀座、貴和仍存活,百盛卻慘遭淘汰?“百盛入駐泉城路泰府廣場前,萬達廣場、恒隆廣場已經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群。”山東世聯怡高公司市場調研員邢明明分析,百盛商場2012年4月29日開業,主推中高端品牌,這種定位受淘寶影響很大,叫好不叫座。
如果說淘寶、綜合商場是雙面夾擊,那本土的銀座商場、貴和購物等老牌商場則是第三方沖擊力量。“銀座卡、貴和卡發售量很大,保留了絕大部分有經濟實力的消費群。一般買高端產品,濟南市民習慣去貴和、銀座。”山東世聯怡高物業顧問有限公司客戶與策略資源部一位研究員說。
“宣傳力度不夠也是百盛的弱項。”鄂爾多斯山東運營商說,他提早從百盛撤柜,宣傳活動非常單一,吸引不來客戶是主因。相比之下,恒隆的宣傳則豐富很多。
對抗電商,休閑餐飲奢侈品是王牌
邢明明介紹說,服裝業飽受電商沖擊,奢侈品牌是一個例外。貴和購物中心更加注重高端客
戶的體驗式購物。路易斯威登、古琦、博柏利、卡地亞等品牌的入駐,讓貴和購物中心高端商場的定位不言自明。
“在電影院跟愛人看電影、和家人朋友去餐廳吃飯、帶著孩子去游樂場玩游戲,這是電商如何發展也無法代替的功能。”邢明明說,這些業態目前在商場中的占比越來越大,成了推動商場發展最強的力量。
以恒隆為例,在近400個店鋪中,服裝品牌占比不足4成,而休閑娛樂餐飲等店面的占比接近3成。“從開業到現在,其實已經有過一些調整,有一些服裝品牌退出,當然也有加入的,但是服裝占比整體在下降,休閑餐飲占比在提升。”恒隆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以前商場以賣東西為主,現在這個概念完全變了。”邢明明說,業內一般認為的購物中心購物、餐飲、娛樂占比為5:2:3的黃金比例正在被打破,1:1:1成為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