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躊躇滿志的高島屋,何曾想到進入上海卻是一個無底洞的開始。
日前走訪上海高島屋看到,3樓—6樓標示牌上,用白色紙片遮蓋起來的店鋪足有30多家。
究竟是退租還是調整,電話采訪上海高島屋,得到的卻是三緘其口。
自2012年開業以來,上海高島屋一再下調銷售額,從原來的13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14億元),到此后的8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01億元),再到6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13億~3.76億元)。百貨行業整體低迷行情下,上海高島屋何時走出經營困局依然是個謎。
白紙遮蓋30多家品牌標示牌
位于長寧古北商圈的上海高島屋,是日本老牌百貨高島屋進軍中國的第一家門店。古北商圈一向以日韓居民聚集而出名,這也是當年高島屋落址于此的重要原因。
因此,高島屋在品牌引入方面也以日系品牌為主打,但這樣的定位卻導致中國消費者對品牌熟知度不高的癥結。
記者實地考察發現,商場的整體色調明亮輕快,裝修的十分舒適,廁所電梯等設施也處處體現日資的細心舒適的特色。從餐飲到服飾最后是家居,經營種類和品牌質量也是比較可觀。
不過,整個商場人氣冷淡,雖然商場并未有出現大的空鋪狀態,但是3樓—6樓的標示牌上,用白色紙片遮蓋起來的店鋪足有30多家。
記者統計發現,1樓貼白紙片有一家,不過已經打上朵拉標簽。3樓貼白紙總共12家,5家換成sale區,一家空鋪,其余6家暫未告知新品牌。4樓,貼白紙共有12家,4家已經進駐新的品牌,一家改建,一家改成sale區,其余幾家還未進一步告示。5樓共有7家,一家改成sale區,2家改建,6樓共有16家,三家進駐新品牌,一家改成sale區。 除了1樓、2樓和B1變化不大外,其余樓層均出現大面積調整。
由于大部分的空鋪改造成了SALE區,整個商場顯現出空蕩的感覺。原本每層樓大概有3-4個收銀臺,但是由于人流量稀少,2、3、5、6的收銀臺全部關閉,4樓的收銀臺關閉一個。
-------------------------------------------------------------------------------------------------------------------
以上內容Ctrl+C和,后面的內容就略去了。
開業一個月時去看了一下,果然不走行常路,貌似外資百貨在大陸多短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