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調低了業績目標的上海高島屋百貨似乎還是沒能“翻身”。
video昨日,《第一財經日報》獲悉,在上海高島屋百貨內有部分品牌撤出,其官方稱,主要原因是合約到期。但有接近人士透露,其中不乏經營業績較差,難以承擔成本而撤離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自開業以來,上海高島屋的人氣就一直不旺,盡管日系百貨有不少非常不錯的管理理念,但高島屋還是在中國市場遭遇“水土不服”。
目前,高島屋方面也在謀劃轉變策略,比如謀劃加大自營比例,甚至試水買手制等。
門庭冷落
上海高島屋百貨于2012年12月正式營業,位于古北新區的財富中心二期,共有地下1層及地上1至7層,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上拈_業以來,該店的人氣就一直不旺,記者幾次采訪時都看到,偌大的百貨店內消費者并不多。
作為專業的百貨業者,高島屋方面也意識到人氣不足問題,因此去年 做過一輪調整,當時地下一層有些商鋪撤出,改為引入了日韓系的一些食品餐飲業態,以吸引人氣,其中尤以Hello Kitty主題甜品店引人注目。
然而,整改過一輪的上海高島屋百貨似乎依舊沒有擺脫人氣低迷的瓶頸。記者昨日在上海高島屋百貨店內看到,1至7層依舊顧客稀少,相對而言,地下1層因為有超市而稍有些人氣。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樓層有些商鋪撤離了。“這里本來是有品牌商鋪的,但已經撤出了,現在這里做一些商品展示。”一位店員指著附近的一個展示區域說。而在女鞋區域,記者看到也有商鋪空置,一位還在營業的店鋪店員透露,該空置商鋪原本也是賣鞋子的,現在已經撤離了,目前處于“空窗期”的這個商鋪位置就被隔壁的兩家女鞋品牌用于共同特賣區域,目前正待新的品牌商入駐。
記者查看了所有的樓層后發現,撤離和調整鋪位大多在3層以上,在樓層指示圖上,部分商鋪位被貼上白條,比如3樓指示圖上有10多家商鋪位被貼上白條。“貼上白條的就是撤出去的鋪位,這些位置都會重新招商,有些已經有新品牌定了要進入。”店內人員坦言。
“水土不服”何時休?
對于部分商鋪的撤離,上海高島屋百貨方面昨日表示,的確有部分商鋪撤出,但這其實是一輪從去年就開始的調整,調整是陸續進行的,這些商鋪之所以撤出是因為合約到期。
但有接近高島屋的人士透露,盡管合約到期是商鋪撤離的一個理由,但其中也不乏業者的生意實在太差,以致承擔不了租金和其他成本。至于生意差的原因則是店內人氣差。
“首先是地理位置,雖然上海高島屋百貨位于古北地區,但其具體的地理位置是在紅寶石路、瑪瑙路附近,這個區域并非很好的商業位置,人流少,周邊也沒有太多配套商業業態,所以人氣不旺很正常。”RET睿意德商鋪部董事杜斌分析,其次是高島屋的價格定位很高,這本身無可厚非,但其店內不少品牌缺乏公眾知名度,因此高價卻不為人知的品牌貨品就很難銷售,所以雖然高島屋已經做了餐飲業態調整,可惜人氣實在不旺,難以攬客。相比之下,同樣是日系百貨的久光就贏在地理位置好、人氣旺且品牌招商合理。
上海高島屋百貨方面坦言,其也想過引入一些更適合中國市場的日本品牌,然而很多商品要引進中國市場必須經過層層手續,有時只要有一道關卡受阻,商品就進不來。
目前,上海高島屋百貨正打算在經營方式上做轉型,其表示這次調整部分商鋪后,會加大自營比例,其實在日本市場,高島屋的自營商品非常強勢,因此其希望未來能做更多自營式管理,同時也會試水買手制,從日本直接采購貨品進入中國市場。
由于電商沖擊和成本上漲等原因,導致傳統百貨業態越來越尷尬,因此很多百貨業者都在轉型自營,比如金鷹百貨近期就表示,通過合資、合作等模式與品牌商捆綁發展,且嘗試通過買手制直接采購商品,以此加大百貨商對貨品的自營管控能力。但有業者指出,自營理念非常好,可要自控商品是有很多學問的,且買手制需買斷貨品,有一定的成本風險,因此要經營得當并非易事。
(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 樂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