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資本故事:赴美營銷“中國版亞馬遜”
如果沒有資本的助推,劉強東可能沒有想過,京東會發展得如此之快。就京東的經營模式和財務特性,美國是上市最佳地點,但這要求京東必須講一個美國投資者聽得懂且認可的故事。
因為無論是風險投資還是資本市場,他們都愿意相信一個美國成功了的商業模式能在中國復制。例如,之前美國有了Google,中國便有了百度;美國有了Youtube,中國便有了優酷。而今,京東要去美國資本市場重現“中國版亞馬遜”。
然而,圍繞京東是不是亞馬遜的話題爭議頗多,從技術、業務機構等維度來看,兩者存在差異�?墒牵胍诿绹Y本市場贏得更多認可,京東必須用“中國亞馬遜”作為營銷概念。
幸運的資本寵兒
京東近年來的成功,來自其低價策略,但低價策略的隱痛就是企業要承擔巨額虧損,而且在漫長的虧損期,還要保持一定的客戶滿意度。
此前京東提交的招股文件顯示,2009年至2013年,京東凈虧損分別為1.03億元、4.12億元、12.84億元、17.29億元和5000萬元。京東將巨額虧損歸咎為自有物流體系投入及品類擴張,在2013年之前,京東一直在高速狂奔,這背后主要來自于資本力量的支持。
2007年,京東獲得了國際著名風險投資基金今日資本的第一輪融資1000萬美元。此后的幾年里,京東進行了七輪融資,先后獲得雄牛資本、老虎環球基金等融資,金額共計23億美元。
雖然引入多家資本,從首輪投資京東的今日資本開始,劉強東就在合同中約定,“創始人永遠要有絕對的話語權”。在劉強東看來,控制董事會才能把握公司發展方向。
上周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題為《京東上市在即:潛在投資者話語權寥寥》的評論文章稱,京東商城雖然計劃在美國上市融資,但卻不會為投資者賦予太大的話語權。
根據京東商城提交的IPO文件,該公司董事長兼CEO劉強東雖然僅持有該公司21%的股權,但卻可以憑借著擁有20份投票權的特殊股票控制該公司83.7%的投票權。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劉強東的出席,該公司董事會甚至無法舉行正式會議,這便進一步加強了他對公司的控制力。即便是騰訊入局,劉強東及其管理團隊仍保持著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事實上,這種雙層股權結構近些年來早已在科技行業蔚然成風。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有很多都采用了類似的股權結構,而京東商城則是最新的一家。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2012年京東挑起與蘇寧易購等電商的“價格戰”,業內傳出京東投資方集體失聲的尷尬局面。而劉強東之所以挑起關注度,是為其資本之路踏入征程。
對于類似的互聯網公司,一個好的投資邏輯和一個好的營銷故事,是融資的關鍵。那次價格戰后,劉強東就開始在公開場合表示,京東要全面學習亞馬遜。如何使“中國亞馬遜”的噱頭獲得更大范圍認可,是京東IPO成敗的關鍵,而在此之前,他給投資人講的也是這樣一個故事。
糾結的亞馬遜概念
作為美國最大的網絡電商公司,亞馬遜的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是其他電商平臺難以企及的。
亞馬遜公布的2013年財報顯示,其全年凈銷售額增長22%,達744.5億美元;全年運營利潤增長10%,達7.45億美元;全年凈利潤為2.74億美元,2012年為凈虧損3900萬美元。
京東在上市前的路演中,反復強調與阿里巴巴的模式不同,即京東更像自建物流的亞馬遜,而阿里則類似于eBay。顯然,京東試圖說服投資者,可以同時認購阿里和京東的股票,而不是兩者選其一。
亞馬遜是一個綜合電商平臺,上線第二年就開始進行品類擴張,并且對上游供應鏈有很強的控制力。所以每次拿到融資后,劉強東都會堅持業務擴張,幾乎滲透了所有電商領域。2010年,京東推出第三方POP開放平臺,外界認為,這也是劉強東學習亞馬遜的表現之一。
除了業務結構,在亞馬遜和京東的發展路徑中,共同特點是“重電商”。亞馬遜經歷了8年虧損,將大量的錢花在倉儲物流體系上,京東花錢最多的也是自建倉儲和物流。
但是,故事再好聽,京東也不是亞馬遜。《O2O進化論》作者板磚大余表示,亞馬遜是IT技術最先進的開放電商平臺,如今亞馬遜已經不僅僅是電商平臺,而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業務范圍涉及云計算、物流、電子書甚至是智能硬件。而從公司運營效率和利潤來源看,京東與亞馬遜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亞馬遜的利潤率70%來自于服務性收費,比如云計算、云存儲,開放倉儲物流平臺的收費。也就是說,亞馬遜自建的倉儲物流體系是可以賺錢的,他們把倉儲物流體系開放給其他的企業使用并收取服務費,這需要強大的技術數據平臺來支撐。而京東在技術領域的差距還很大,所以目前無法通過服務性收費來賺錢。
從亞馬遜近幾年的發展路徑來看,前幾年其虧損主要來自投資、收購以及業務重組等,而京東的虧損除了來自于對物流的投資,還有激烈的價格戰。
正因如此,資本市場仍對京東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存在爭議。業內人士指出,京東正在廣開渠道提升利潤率,把流量轉化為收入,如京東通過開放物流、推出金融服務,綁定上游銀行業下游廠商,不僅如此,還有近期的虛擬運營商業務,這些都可能為京東帶來新的盈利口,京東正學習亞馬遜構建一個生態系統。
不過,不管像不像亞馬遜,行業老二必須要找到一個美國市場認可的故事以此來給自己估值。
根據京東此前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2013年凈營收為693.4億元(約合114.54億美元),高于上年的413.81億元,高于2011年的211.29億元。京東商城2013年運營虧損為人民幣5.79億元(約合9600萬美元),好于上年同期的運營虧損19.51億元,好于2011年的運營虧損14.04億元。京東方面預計,2014年營收將突破10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數據發現,亞馬遜2013年凈銷售額年增長22%達744.5億美元,京東2013年凈營收約合114.54億美元,前者凈營收是后者的6.4倍。而截至5月22日,亞馬遜市值為1403.56億美元,是京東上市前估值248.7億美元的5.6倍。
板磚大余認為,隨著京東接下騰訊電商的盤子,至少在未來幾年內,只要跟微信整合,京東是安全的。“一個垂直電商僅通過價差獲利是比較脆弱的,但京東現在有三種盈利模式:貨物價差、開放平臺、物流體系以及未來的金融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京東開賣奔馳限量版smart汽車,由于這款汽車僅在京東商城在線銷售,90分鐘內就被搶購一空。這件事情是否說明,京東上市后借助騰訊之力,深度挖掘用戶數據,未來有更多想象空間。(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張斯)
- 該帖于 2014-5-23 17:1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