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嘿客”開到我家樓下,雖然沒正式營業,但撲面而來的氣勢也讓我這零售實體店人脖子后面冒了幾許涼氣。打開網頁,痛罵者有之,力挺者亦有之,不為了“嘿客”,卻是為了這“最后一公里”的輸贏。正所謂生死事小,輸贏體大,嗚呼哀哉,更何況押上自己的樂趣,賭的是別人的命。
對“嘿客”的宣判且不忙下定論,熱熱鬧鬧的O2O咱搞不懂,就暫時別跟著瞎嚷嚷,回頭看看自己,實體店的“最后一公里”,跨的怎么樣。
曾經看那本《買什么也別買東西》的銷售技巧書,雖然有點華而不實,但書中對交易的“最后一公里”,也就是營業員在業績達成一刻的重視態度還是值得學習和頌揚的。其實,不論賣場環境如何變幻、服務標準如何確定、會員營銷到位幾多……龐大的銷售額還是歸結在營業員面對面和顧客完成的每一筆交易。花里胡哨的營銷概念,最終都要回歸到實實在在的問答來往,甚或是一個眼波流轉,一次嘴角上揚。營業員,是實體店的根。
周末,我去一個很熟悉的店里買東西。其實,我家離店并不近,因為有感情牽絆,加上它的確也算是行業標桿,順便考察學習,公私兼顧,我就經常去逛逛。那天老婆正好想吃火鍋,我們來到賣肥牛片的冷柜前,一位營業員正往盒子里擺放剛剛刨好的肉片。我想買已經稱量標價包裝好的肉片,而老婆想買剛剛刨好的肉片,我倆有分歧,就不約而同的去征求營業員的意見。她頭也不抬的繼續碼放肉片,一邊生硬的說:都是剛刨的,都一樣。這話明顯敷衍,我手里的肉片價簽上都打的是昨天的日期。我和老婆拉起手,頭也不回的走了。
商場,你請營業員來的目的不是把肉片碼放的多么整齊,而是要把它們賣出去。否則,再整齊的肉片,也是牛尸體的分割物,絕對不是你我餐座上的饕餮美食。同樣的故事在不同的柜組每天上演,拉低銷售,傷害顧客,涂污聲譽,流失客群,長期以往,便會入不敷出,清潔溜溜,關門大吉。可怕吧,恐怖吧,不寒而栗了吧。仔細想想,咱們離深淵只隔著一個營業員,天堂很遠,地獄很近。
咱們真心對待營業員了么?咱們簡單的要求他們來有迎聲,走有去聲,中有介紹聲;咱們經常要求他們加班;咱們不時要求他們考試……可是咱們這么做,他們怎么想?咱們認真走進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心了么?可能在“三聲”服務中,他們遭受了無數白眼甚至斥責;可能他們有嗷嗷待哺的嬰孩在家盼著爸媽的歸來;可能他們忙碌一天沒有時間看一眼厚厚的復習資料。太多的可能,讓他們坐在對面,不發一言,沉默抗爭。偶爾的一次消極任性,對他們,損失的不過是一個普通顧客,而對于商場,損失的卻是整個客群的希望和托付。營業員,不該是商場的合同雇傭,更深層次的,是咱們的衣食父母,使咱們賴以生存的辛勤蜜蜂,他們展示、收集、溝通、守護……
營業員,是商場,是實體店的“最后一公里”。都別去O2O瞧熱鬧,看哈哈。回家守好壘,將心比心,甭管窗外各種聲聲入耳,事關營業員要事事關心,營造好自己的小環境,別摔到在“最后一公里”。
- 該帖于 2014-6-11 15:1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