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樓主
今天,很多企業管理專家教授和民企老板紛紛嚷著要引入西方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對民營企業進行改造,殊不知,他們正在犯一個嚴重的錯誤。歐美企業現代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半個世紀的“科學管理”所打下的牢固基礎之上,企業早已實現了“泰勒革命”所要求的工藝、技術、研發、生產及行政系統的標準化、程序化和規范化。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實現現代管理模式。打個比方,經驗型管理是“走”,科學型管理是“跑”,現代型管理是“飛”。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管理模式也一直在演化。中國企業能否照搬歐美國家的現代管理模式?中國企業又該如何選擇管理模式呢?筆者總結認為需從企業發展階段的管理模式治理來剖析。
第一,經驗型管理階段。19世紀初,經驗型管理模式開始創立。歐美各國工商企業紛紛出現,其共同特征是原始粗放型、家族化、小作坊式經營管理模式,管理過程中的隨意化、人治化、非規則、非科學化行為嚴重,類似于中國當代民營企業所發生的一切。
第二,科學型管理階段。20世紀初科學型管理模式形成,美國成為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企業需要走向正規化、標準化、規則化、程序化,過去的管理模式已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
美國管理學之父泰勒提出了“科學管理”。他認為,“企業必須采用科學化、標準化、規則化、程序化管理方式去替代傳統的經驗型管理模式,以提高企業效率,實現利潤最大化”。其中最有影響的理論就是“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論”。由于普遍采用“科學管理”模式,歐美企業創造了20世紀初輝煌的經濟奇跡。
第三,現代型管理階段。20世紀70年代,現代管理理論誕生,主要代表為馬斯洛、戴爾·卡耐基、麥戈里格和哈羅德·孔茨。現代型管理認為,企業管理必須以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根本取向,主張在企業日常管理過程中更偏重于對人性的尊重,主張用人的創造性和主動精神來實現企業效益增長,有著強烈的人本主義傾向。
受現代化理論影響,歐美企業紛紛對管理模式進行改革,更多地尊重員工個性、尊重員工首創精神,諸如彈性工作制應運而生。20世紀60、70年代的西方“新技術革命浪潮”就是這種變革的產物。 《中國質量報》
- 該帖于 2014-7-5 17:40:00 被修改過
---------------------------------------------------
九同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整體解決方案最佳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