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宜家一見如故。
第一次去是出差到北京,有三天的培訓課程,最后半天自由活動,特意去了宜家。培訓地點北京南站附近,而宜家幾乎在城市的另一角。坐了記憶中時間最長的公交車,終于看到了那棟藍黃相間的樓。
一進入宜家的世界,就覺得時間過得飛快。處處都愛不釋手,哪樣都想帶回去,放到小推車的商品,再拿出來,往返多次,人力有限,只能帶最喜歡的。在情景布置的賣場里,每樣商品都恰到好處地擺在那里,看到一樣,就立即想到家里或許也需要。雖然那些商品不能試用,但是卻讓我產生了聯想體驗,情景化的布置讓人感到家的溫馨。結賬的時候,實在拿不動,只能舍下一部分,但都不舍得放回,收銀員提醒我可以郵寄回去。發了快遞,那些物品和我分別到了家中。
現在書桌上的一個便簽架就是那次買的,我一直用著,每天有重要的事項都記在便簽紙上,夾到架子上。如果哪天沒有便簽紙,說明今天還算輕松或者已將重要事項做完,這個小小的架子成了工作生活的重要幫手。
第二次去宜家是和朋友,還是在北京。我們逛得樂不思蜀,幾乎忘了下午的火車。實在累了,就在餐飲區買了可續杯的咖啡小飲起來。當喝到第三杯的時候,才想起還要趕火車。朋友對北京熟,為避免堵車,飛奔到地鐵站,下了地鐵直奔火車站。我們踏上火車,火車徐徐起動,我倆相視一笑,如果再晚一步,或許就留宿北京了。
第三次是在南京。剛好有一天的假期,一早起來就直奔宜家。這次時間充裕,把每層樓都細細轉了,看到好的商品和場景布置也偷偷拍了照,作為日后的資料。宜家的商品設計精巧,貴在創新。它的設計不張揚,也不古板,還考慮了實用價值,因是批量定做生產,價格也算合適。那天不是假日,賣場里依然有不少的顧客,還看到了老年人。一對滿頭銀發的夫婦牽手閑逛,熱切地討論著商品,還時常駐足研究。在餐飲區我又看到了他們,他們要了杯茶和套餐,悠閑地看著報,這里成了他們的休憩地。老人在這里找到了休閑時光,店鋪為顧客提供了舒適的休息場所,店鋪與顧客完美相融,彼此溫暖,那一刻我有些感動。
第四次、第五次……
宜家成了我去一個新城市的必到之地。每出差到一個新城市,我總要先去網上查查是否有宜家,如果有,就算再忙,我都要抽空過去。去看看不同城市的宜家,也看到了不同城市的風貌。宜家在不同的城市保持共性的同時,也保有特性,每到一處,總要捎回一些小物件,那些商品成了我去過城市的標記。
有次去宜家,剛好看到了他們的員工招聘啟示,寫了招聘要求,也寫了待遇,許多人在等待排隊拿表。看到他們熱情洋溢的笑容,或許,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一個最美的工作場所。
一個店成了一個城市的記號,也成了那個城市的記憶,對我來說,這就是宜家。
柳二白- 該帖于 2014-7-9 15:33: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