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不想跟風地炒一下宜家,但是對于這種試圖借外媒發些國人在宜家公共場合“失態”照片來博取消費者對其同情、甚至贏取其“服務好”的心理,筆者還是想反駁一下,并借此聊一聊當前行業存在的不良營商風氣。
近日,據說是外媒在中國宜家門店拍攝的一組“蹭睡”的國人照片在各路網媒熱傳,睡姿各異的“睡神”真心不會想到,他們在宜家小憩的身姿居然一時間會成為國內外媒體傳播的焦點。
入正題之前,先說下這組照片的原創媒體,不打招呼、不打馬賽克的將他人照片隨意刊登并廣泛傳播出來,是不是有些不尊重他人隱私的意思呢?看來,國外媒體同行的職業素養首先需要提高一下!
拍攝這組照片的外媒具體用意何在,我們不得而知。但若只是單純為了說明國人消費者的素養有待提高的話,筆者還真是有些不同的話要說道說道。
在公共場合旁若無人的酣然入睡,無疑是公共道德素養的缺失,但在這樣一種情境中,我們的一些商家、整個行業的營商氛圍又在扮演著什么角色呢?
我們可以說,這是某些商家的“惟利是圖而至社會公德與其次”心態使然。據說,為了迎合顧客,宜家倡導“宜家即你家”的理念,默許或是鼓勵顧客在宜家的“如此過分”的體驗,而這樣一些體驗在其他同行企業中是不一定被倡導的。
所以,在爆光的“蹭睡”一組照片背后,宜家的這種沒有底線的迎合顧客所好、沒有創造一個適度的門店營商環境無疑也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環顧當前行業環境,我們應該不難發現,這并不是孤例。比如,在超市購物時手推車的亂停亂放、乃至順手牽羊帶回家的現象;比如,超市購物的一些大媽們幾乎要掄圓著粗胳膊“繞啊繞”地在生鮮區域撕扯免費購物袋的現象;比如,放到購物車的商品不想要時又隨手丟到賣場、造成商品破損不能再銷售的現象……諸如此類,筆者實在不想過多例舉。
作為顧客,為什么在使用完人家的購物車之后不能規規矩矩地物歸原位?為什么對于超市給我們提供的整潔購物環境,我們卻在用亂停、亂放購物車來破壞掉?為什么明明只需要一兩個生鮮、散貨區域的購物袋,我們卻要成倍地多拿上幾個回家用作垃圾袋?為什么不要的商品我們不能放回原處而是隨手一丟,等待著商家銷售給別人或是自己承擔不能再銷售的損失?
難道能說這是我們的顧客“性本惡”?回歸到這些類似現象的根本,還是一些商家無底線的討好他們的“上帝”而不惜引導、助長的這些不良風氣,營造出來當前的這種不良營商環境的問題。
這倒讓筆者想到了近幾年來在一些超市推廣的投幣式手推車,投幣一元才能使用,歸還到位一元硬幣才能自動取出。無疑,此舉有利于創造一個有序的購物環境,但卻很難推廣,因為人家顧客有話說啊,還要推回原位,這樣哪如隨手一放擋住別人的道路那樣方便呀!
對此,我們除了呵呵一聲外,恐怕更應該引起的是對行業的反思:為什么本是消費者應該擁有的基本素質,卻在這樣的一種營商環境中消失殆盡?這樣的現象,是不是正是我們商家的惡性競爭將顧客寵壞了?
食品安全、商品品質、價格水平、售后服務,這些商家本應該為消費者提供的商品服務,都還沒有做得那么出色、甚至說好多都做得很爛!反而在這種理應由消費者本身做好的事情上面,浪費我們的人力、財力、物力以換其傾心!
爆光發生在宜家的“蹭睡”現象,其最大意義還真不是說需要我們國人的素質要提高多少,而是在提醒,我們的消費理念需要改變、我們的營商環境更需要改變——消費者不應該是上帝,商家也不應該以類似“看似委曲求全”的服務來贏得顧客!首先做好我們的商品品質、價格優勢,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再談別的!
回到宜家“蹭睡”一案,看似“委曲求全”的宜家不僅不需要被同情,反而應當受到質疑,作為商家,是不是應該把更多精力用到以更低的價格來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好品質的商品上面?而不是無底線地為消費者的這種有失社會公德的行為提供“溫床”!
拋卻商者最應提供的商品根本性價值而言所謂“人性化”服務,你說,那些喜歡“蹭睡”的是不是正在“睡夢”中被欺騙?
全文閱讀敬請瀏覽超市周刊微信日報 微信號:cacszk
(來源:中國商報-超市周刊 作者:劉朝龍)
- 該帖于 2014-7-10 14:1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