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飛機上,坐在我前排的旅客,短短一個小時內,發生了兩起不愉快的顧客投訴,引起了我的思索。一起是關于毛毯,一起是關于餐食。
首先是前排的一位女士,因為機上空調太冷,就請乘務員拿一條毛毯。結果,乘務員回復沒有毛毯了。這位女士就比較生氣,說你們這么大的飛機連個毛毯都沒有。乘務員回復:“那您可以跟我們的公司提意見。”言下之意是這事與我無關。結果就是這句話把顧客惹惱了。那位女士用標準的普通話冷靜的說:“我本來也只是問問,你真的毛毯發完了我也就算了。但你這個態度是什么意思?我去跟你們航空公司反映?我跟你反映不行嗎?你們不能跟你們公司轉達嗎?”乘務員一看顧客生氣了,趕緊賠笑:“我們也反映了啊,但公司就是不配,我們也沒辦法啊。”云云。最后,竟然又從頭等艙找出了一條毛毯,給了這位女士。雖然毛毯有了,但可以看出來,乘務員的答復并沒有讓這位女士滿意。
另一起是關于餐食。前座的一位先生發現餐食中的碟裝素菜看上去不新鮮,就把乘務員叫了過來。乘務員一來,看了看,說:“現在天氣比較熱,可能這個菜顏色有些變化,但不代表它就變質了。”這個回答并不能讓客人滿意,結果雙方就糾結它是否是變質的,來回糾結了半天。最后這位先生不耐煩了,說你們不用解釋了,我也不吃了,請你們把餐食收回去吧。但是這碟素菜麻煩給我拍照留個紀念。此言一出,乘務員大驚:“先生您千萬不要往網上發啊,現在是網絡社會,現在事實還沒有澄清,這盒餐食還沒有給專業機構鑒定是否有問題,您就發了,這樣很容易讓其他人誤會的。而且這個送餐公司本來不是給我們送餐的,這些餐食都是給另一家***航空公司專門配餐的,我們是因為飛機延誤了,才給我們的。這個餐也不是我們做的,也不是我們送的……”一番越描越黑的辯白之后,這位先生徹底生氣了:“請不要打擾我休息,我不用餐,也不需要解釋。”
……
作為旅客,我在后邊耳聞目睹連續兩起顧客投訴的發生,真的很替乘務員著急。我不知道航空公司對她們的顧客投訴處理流程是否有培訓,怎樣培訓的,但從客戶的角度上來說,剛才兩位乘務員的處理確實都不能讓人滿意。
到底,我們的顧客到底要的是什么?
其實,只是要一個心理的平衡,一種滿意的感覺,而并不一定非得要一個具體可以量化的結果。
首先,我們昨天的航班是延誤的,原因是前序航班遲到,加上白天北京天氣不好,大量航班延誤,所以飛機排隊很長。而且,我們是遠機位,需要乘坐擺渡車登機,因航空公司自己內部協調不力,大巴嚴重匱乏,登機時我們足足在登機口站著排隊等了十幾分鐘后,才來了1輛小巴,接旅客上飛機。而一個小巴每次只能運送15人。這是空客330,200多人的飛機,由此可知登機過程多么漫長,人為的延長了很久的登機時間。因此,起飛時,本身客人的滿意度就不高,心情煩躁。
第一起,關于毛毯的,很簡單,如果顧客詢問毛毯時,乘務員能真誠一點,態度好一點去微笑解釋:“真的很抱歉,今天因為天氣比較涼,毛毯已經被其他旅客用完了。您看我先幫您拿杯熱水,然后把空調溫度盡量調高,您看可以嗎?真的很抱歉,下次我們一定注意。”如果是這樣,我相信,那位女士也不會一直不依不饒。
而第二起,也是同樣。當客人提出餐食有問題時,乘務員不應該去反復解釋它沒問題,和乘客去辯證餐食的質量,而直接應該道歉:“真的很抱歉先生,我馬上幫您換一盒其他的餐食,非常遺憾給您造成了不便。”如果客人繼續表示不滿,也不要去和客人爭辯,因為客人永遠是對的。如果這個時候乘務員能真誠的說:“非常感謝先生您能跟我們真誠的直接指出問題,給我們一個彌補的機會。我馬上跟您調換一盒其他的餐食,并且跟我們的乘務長反映這個問題,相信下次我們一定會盡量做得更好。很感謝您的寶貴意見。謝謝。”那我相信,客戶的滿意度也會提高。
所以,到底我們的顧客要的是什么?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我們的顧客并不是要你下不來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顧客肯把問題說出來,我們應該感謝。因為也有一些顧客,遇到問題,根本不說,在心里生悶氣,然后在其他更公開的場合,再去傳播負面的影響,想一想,那種情況是不是更可怕?更難把控?所以說,當我們遇到顧客投訴時:
1、感謝一切直言給我們提出意見的顧客!
2、永遠不要和客人去爭辯。
3、客人很多時候要的只是感性的感覺,而不一定是理性的結果。
4、在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前,一定先讓顧客看到你的正向的態度。
5、先道歉,再解決。
6、不要找借口,不要試圖蒼白辯解。顧客不是傻瓜。
7、顧客并非一定在乎既定的事實,相反,更在乎你當下處理的態度。
8、不要試圖孤立公司,推卸責任。記住:在顧客眼里,你就是公司!
[email protected] - 該帖于 2014-7-10 11:1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