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1號店與全家便利店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提供上海市300個全家便利店的訂單包裹自提服務。之前,京東也宣布與北京、上海、廣州等15個城市的上萬家便利店展開O2O合作。還有天貓、亞馬遜、飛牛網等,也紛紛“染指”便利店。一時間,便利店似乎成為電商眼里的“香餑餑”。無獨有偶,傳統商場也覺得便利店“錢景無限”。深圳的天虹商場(002419,股吧)宣布開始籌建便利店,沃爾瑪、華潤萬家等商超巨頭也開始布局便利店業態。
以前都說店商越大越好,因為大能容納更多的功能,強化體驗;可最小面積不過50平方米的小小便利店,為什么成為線上線下共同垂涎的對象?
本報記者 任翀 蔣婭婭
實體店中一枝獨秀
當傳統零售業遭受互聯網經濟沖擊,購物中心、百貨商店、大型超市以及各專業賣場等幾乎全面受困之時,便利店卻仍然邁著逆勢擴張的步伐,在傳統零售業市場一枝獨秀。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野村綜研咨詢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 《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2-2013),在零售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便利店逆勢上升:2012至2013年,中國便利店企業的銷售額增速為17%,高于其他業態,單店日均銷售額為5785元,毛利率為26.2%,也處于較高水平。隨后出爐的“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也顯示,2013年,便利店開店速度整體較快,26個城市,店鋪平均增速為19.5%,普遍高于百貨、大型超市的開店速度。
如此逆勢擴張,便利店的最大優勢是什么?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便利”。
便利店作為對大型超市、賣場的一種補充,以即時消費、小容量、應急性為主,80%的顧客是目的性購買。便利店通常位于居民住宅區、學校以及客流量大的繁華地區。與超市賣場相比,在距離上更靠近消費者。一般情況下,步行5至10分鐘便可到達。便利店的營業面積不大,普遍在5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商品種類也不算多,以食品、飲料和部分基礎日用品為主。不過,簡單明了的商品陳列能讓大多數顧客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所需的商品。有統計顯示,顧客從進入便利店到付款結束平均只需3分鐘時間。此外,便利店的營業時間為每天15小時至24小時,全年無休,方便顧客隨時隨地消費。
不僅如此,便利店的承租能力相對較強。同樣的商品,人們可以出于對便利性的考量而接受它們在便利店中以相對高于超市的價格出售。所以,便利店的利潤空間更大。
另一方面,便利店的發展空間也比其他零售業態大。眼下,大型商場和超市的空間已經飽和甚至出現過剩,而便利店選址仍有不少機會。放眼全球,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是人均擁有便利店數量最多的國家和地區。2012年,每 2800個日本人擁有一家便利店;臺灣地區每20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相比之下,中國大陸市場人均便利店數處于較低水平。其中上海、東莞兩個城市便利店發展水平最高,平均為每30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其余大部分城市仍處在 5000人以上才有一家便利店的水平,部分城市甚至每2萬至3萬人才擁有一家便利店。業內人士由此認為:便利店在中國尚在“導入期”。
電商紛紛線下“長腳”
今年5月,1號店董事長于剛在第12屆華人企業領袖(上海)峰會上分析未來5年的電子商務趨勢時指出,傳統零售在往線上走,電子商務往線下走,最后一定是O2O的融合。未來線上線下零售將會互補互通,發揮各自特有優勢,為顧客提供多渠道和不同情景下的購物解決方案。
于剛是這么說的,他所帶領的1號店也是這樣做的。在今年3月開設中遠兩灣城大型社區服務中心、4月牽手“美特好”連鎖商超之后,1號店又宣布與全家合作,加碼O2O戰略布局。 1號店運營部副總裁王海暉表示,在全家設立自提點是繼 “準時達”、“定日達”服務后,進一步提升“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水平。這一服務既能讓用戶隨時收貨,又能照顧到用戶對隱私和安全的需求。1號店全家自提點提供“24小時自提”和“貨到付款”服務。用戶下單時,選擇距離最近的全家便利店,包裹送達后即會收到短信通知,全家安排專人保管包裹,用戶憑有效身份證件和手機尾號自提。他還指出,1號店在食品、飲料等快消品B2C市場具有優勢,日用百貨品類的用戶購買頻次高。 “線上下單、線下自提”的服務模式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網購主流人群的內在需求,一次性開通300家自提點在運營效率提升和節約成本方面的優勢不言而喻。
電商企業在線下“長腳”。對便利店也是一項利好。全家中國服務商品部部長吳玲玲表示:“與1號店的合作是線上、線下零售之間的有效互補和共贏。對1號店而言,能夠提供給用戶靈活的收貨方式,同時降低物流成本。便利店業可以借助1號店大數據與精準化用戶營銷,提升門店客流量和吸引二次消費。 ”
大潤發網上商城飛牛網,則推出“千鄉萬館”工程,布局有自身特色的O2O。所謂“千鄉萬館”,是以喜士多便利店為試點,在喜士多門店打造網購體驗館。目前,首家飛牛網網購體驗館已在喜士多便利店新市北店運轉。整個門店面積150平方米,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飛牛網體驗館,大概占據20-30平方米,內設兩臺電腦、4臺LED電視。通過這個體驗館,消費者可以在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享受下單訂貨、貨到店取、購物咨詢等服務。與1號店與全家的合作類似,該體驗店也提供顧客到便利店取貨時直接到收銀臺付款的服務。飛牛網首席執行董事黃明端認為,通過雙方后臺系統的對接,這一服務可以有效拉近線上商城與顧客的距離,也滿足部分不習慣網絡支付人群、特別是老年人的需求。
黃明端還指出,雖然目前的O2O模式很多,但對于市場來說都是新嘗試,從京東主打時效性,到天貓和亞馬遜強調廣布網點,大電商都在不斷創新與嘗試,飛牛網也不例外。就飛牛網網購體驗館的設計初衷看,更愿意在專業導購上加大投入,從線上走到線下,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幫助在便利店購物、休閑用餐的人更好的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網購。基于此,社區商業將是飛牛網下一步的拓展重點:“我們未來還將在當地尋找更多便利店、連鎖店、社區服務中心、鄉鎮小店等作為合作對象,特別是社區中心,將飛牛網的體驗館布局到全國,將到店支付、貨物自取等服務滲透到社區及鄉鎮。假如一個門店1天有數單飛牛網訂單,那么數百家門店就能有幾千單,大幅增加電商業務量。 ”
暢想便利店1285種功能
當群雄逐鹿,競爭加劇,傳統便利店模式肯定也面臨挑戰。怎么辦?
全家便利店所屬頂新集團便利、餐飲事業董事長魏應行指出,之所以日本如此高密度的便利店依舊能夠生存,是因為它們可提供1285種服務。目前,中國的便利店通常只提供50種服務。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便利店在提高競爭能力上,空間巨大。
記者對“1285”這個具體的數字表示好奇,請魏應行具體介紹一下。他脫口而出:僅銷售票據方面,就有市內公共交通車票、火車票、演唱會門票等數十種;還有各種各樣的物品寄存服務,甚至接受周邊居民換季衣物存放的要求;此外可以依托門店物流體系,提供“店到店”的物品配送服務等。他強調,1285種功能絕非信口胡說,都是有具體的服務作為支撐。
對于上海未來便利店的發展趨勢,魏應行認為,首先可以變為便利餐廳,進而發展成便利社區服務中心。
目前,全家開設新店都會設置12至16個座位的用餐區,方便消費者歇腳用餐。雖說增加用餐區會將標準店的店面從80平方米增加到100至120平方米,但測算店租上漲和提高消費頻率,可以發現增加用餐有利于提高用餐后的消費收益。基于此,全家的部分老店也會進行改造,爭取3年內設置用餐區的店型能占到全部門店的80%,讓便利店真正成為緊鄰商務樓與居民樓的“食堂”。
就“社區服務中心”概念看,眼下盛行的“網訂店取”可以視作服務中心的雛形。魏應行說,影響電商配送效率的往往是“最后一公里”,這恰恰可以由便利店來滿足。而“網訂店取”可以發展成未來的“宅配+店取+店送”,不僅增強便利店的服務能力,也為便利店贏得更多的商機—“比如,便利店工作人員上門送件或送件前,多問一句"要不要帶一盒牛奶",不又多做了一筆生意? ”
上海市商務委也指出,上海的社區商業發展空間巨大,很多企業都在掘金這一領域。他們的嘗試值得其他便利店參考。
模式之一,生鮮食品個性化定制配送。在上海,廚易時代作為新型菜籃子工程項目,把農貿市場和超市濃縮成20平方米進入小區,整合農副食品產業鏈資源,把產品標準執行在田間及工廠等基地,通過全程冷鏈方式從基地到總部供應中心,把廚易會員的網上訂單,當天定時送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智能無人售菜提貨一體服務終端(廚易站),一站式定點定時為社區居民提供一日三餐和日常生活消費服務。
模式之二, “網訂店取”服務精確化。 “網訂店取”解決城市社區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這幾乎是所有電商瞄準線下便利店、尋求合作的初衷,京東、1號店、亞馬遜均是如此。不過,京東的精確化服務值得推廣,它利用社區便利店的全溫層供應鏈體系發展原產地直銷,拓展進口食品、高端海鮮產品種類,實現了具有O2O特色的極速高效配送服務。未來,類似“1小時達”、“定時達”、“15分鐘極速達”、“上門體驗”、“就近門店的售后服務”等精確性服務將更走俏。
模式之三,社區商業網點一站式服務。快遞巨頭順豐跨界發展的“嘿客”就是典型。順豐利用自身強大物流體系開設網購服務社區店,不僅提供快遞物流、虛擬購物等服務,還具備ATM、冷鏈物流、團購/預售、試衣間、洗衣、家電維修等多項業務,共同構成社區化生活網購便民服務平臺。
案例分析
盒飯如何“堆出”臺北101
臺北101大樓是臺北的標志性建筑。在臺北101的民股(私人股東)中,最大的股東就是頂新集團,持股約37%。而在頂新集團的營業數據中,有兩個不得不說:一是盒飯及飯團類產品在頂新旗下全家便利店單店銷售占比達到50%,成為全家最大的利潤點;二是世界方便面一半的銷量在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方便面一半的銷量同樣來自頂新旗下的康師傅。
說句玩笑話,是盒飯和方便面堆出了臺北101。難怪在談及電商對店商的沖擊時,頂新集團便利、餐飲事業董事長魏應行充滿信心:便利店不會被電商取代,未來的便利店只會越來越被依賴。
便利店成為最大“食堂”
魏應行的樂觀并非沒有根據。數據顯示,全家在上海已經擁有800家便利店,大陸門店總數約1200家。從上海的單店銷售情況看,今年1月至5月的銷售額同比去年增加12%。在這一業績中,盒飯功不可沒。
在2012年打出“全民三餐在全家”的旗號前,全家的銷售額和其他超市差不多,并沒有太大的亮點。但上市單價6.8、7.8和8.8元的盒飯后,門店銷售額很快實現了倍增。如今,全家的4家鮮食工廠一天盒飯及飯團的產量達到30萬份,等于每家便利店每天賣出300份。全家也由此成為中國大陸最大的“小食堂”。
在臺灣地區,盒飯在便利店的銷售情況很一般。為什么在中國大陸就能一炮打響?在魏應行看來,這和飲食文化有差別。臺灣地區的小吃比較多,一日三餐可以通過各種小吃解決;但在中國大陸,包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依舊存在平價餐飲空缺的問題。而便利店經營特點,恰恰能填補這一空白:“難道你買一份馬上要吃的盒飯或方便面,還要上網訂購嗎? ”魏應行認為,便利店的選址就是靠近社區、靠近寫字樓,提供的是觸手可及、立等可取的服務。而與盒飯這一產品相結合,自然會受到市場歡迎。
其實,便利店的升級和轉型,需要的就是“做食堂”這樣的異想天開,挑戰固有模式。魏應行舉了康師傅在大陸成功的例子:“有誰知道,在康師傅前,頂新從沒有生產方便面的經驗?”原來,作為首批投資大陸的臺灣企業,頂新首先選擇的是其熟悉的食用油領域,但市場情況不理想。就在魏應行坐火車考察大陸工廠時,隨身攜帶了幾箱臺灣產方便面,受到同車人追捧。就是這一契機,讓頂新看到了市場需求,決定嘗試這一從未涉及的產品:“沒有框框,才更有空間! ”
便利店的“N”種可能
盒飯一炮打響,讓全家便利的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第一個,就是成為臺灣農產品(000061,股吧)的出口平臺。
今年6月,以臺灣濁金米為原料的盒飯和飯團在全家便利店上市,其價格比使用東北大米的同類產品高一兩元。據了解,目前臺灣地區大米年產130萬噸,除供應當地市場外,還剩余35萬噸,亟需出口。針對這一需求,擔任頂新集團董事長的魏家四兄弟決定把故鄉臺灣云林的濁金米通過全家便利店推向大陸市場。之所以選擇濁金米,一來是因為吃口好;二來也是魏家四兄弟回饋鄉里的決定,因為把濁金米制作成盒飯或飯團,能夠提高產品附加值。從上市情況看,吃口香糯的濁金米產品果真受到市場歡迎。而有了這一嘗試,全家計劃繼續引進產自中國臺灣的芒果、地瓜、美生菜等農產品,進一步幫助臺灣當地的農業生產者。
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不僅提供就業機會,而且讓部分就業者實現“安家立業”。近年來全家發展勢頭良好,門店不斷擴張,經營方式逐步從直營向有條件的加盟轉變,加盟店比例已經達到65%。所謂“有條件”,最主要的一條是加盟者在全家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熟悉便利店運作方式,也熟悉品牌風格。雖然說做24小時的便利店十分辛苦,但由于有完善的配送、服務體系,目前單店的利潤保持平穩,每年凈收入約15萬元。正因為此,很多外來務工的“夫妻老婆檔”不僅愿意加入便利店這一業態,而且現身說法,鼓勵兄弟姐妹加入。在上海,就有明星加盟夫妻,他們從一家加盟店起步,發展到邀請父母、兄弟夫婦一起參與,最終形成一個家族加盟4家店的格局,全年凈收入80萬元。
魏應行表示,在便利店工作的工作者大多學歷不高,其中不少還是外來務工者,他們安家立業的愿望很強烈,而便利店這一業態的蓬勃發展,為夢想成真打下了基礎。
沃爾瑪(中國)什么時候開始布局便利店?
1、便利店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便利,對選址的要求非常高。快速開設便利店是很困難的事。
2、另外,用便利讓做全渠道零售有缺陷,商業面積偏小,引流能力有限
以沃爾瑪現有的團隊情況,使用便利店來做線下實體布局,基本做不出來。08年沃爾瑪在深圳試過社區生活超市,經營非常不理想。團隊現狀導致了建設成本偏高,經營成本高,銷售和利潤偏低。
沃爾瑪(全球)CEO公開說沃爾瑪的將來取決于更小的店,利用線上線下結合,使用更低的成本、經營更多的商品,為顧客提供更便利的服務,這應是符合目前零售業的方向,但是,這個實體店的面積依然遠遠超出便利店的面積。
2014-11-02 13:47被設為骨貼,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