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無霸集團往往都會有一個商業地產板塊,不論經營得好與壞,商業并非陪襯,而是中樞。北京商報記者梳理了中糧、華潤與萬達三家龍頭企業對商業板塊的態度與規劃。三家企業雖有不同的發展戰略,但對于商業地產的發展都有很大野心。
中糧 第二條產品線9月亮相
繼“大悅城”產品線后,中糧集團被納入了國企“四項改革”首批試點企業。這家成立于1949年的公司是中央管理的53家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之一,如今的中糧集團從最初的糧油食品貿易公司發展成擁有8家上市公司的綜合性企業。在食品、包裝、地產多板塊中,商業地產板塊在西單大悅城成功后,中糧集團開始更加重視這一板塊拓展。目前,中糧已在北京、上海、沈陽、天津、煙臺建造了6座大悅城。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曾表示,中糧將用2-3年完成11座大悅城的打造,五年內交付20座大悅城的承諾。
除了“大悅城”產品線,中糧第二條產品線“祥云小鎮”預計9月亮相。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看到,目前,祥云小鎮一期還在緊鑼密鼓的裝修。據招商人員介紹,一期商鋪已經全部租出,由于服務高端別墅區客群項目定位高端,引入的品牌商鋪以大店居多。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與“大悅城”的發展路徑類似,對于新商業模式的探索,中糧將首個項目選址鎖定在高端別墅聚集區,愿景將其打造成高端生活區商業樣板,一旦探索成功,將很快走上像“大悅城”一樣的復制之路。“大悅城”的成熟運營經驗也將輸血“祥云小鎮”,“祥云小鎮”項目將整合“大悅城”的管理經驗和資源。不過,地產板塊在中糧集團整體業績中也不占優勢,中糧置地發布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該公司合同銷售面積6416平方米,銷售金額5.78億元;而2013年,中糧置地實現營收39.23億元,如以半年營收19.6億元計算,今年上半年中糧置地業績暴跌七成。
華潤 商業地產成集團重頭戲
華潤集團也是一家巨無霸企業,其前身是1938年于香港成立的“聯和行”,1948年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2003年,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被列為國有重點骨干企業。華潤集團下設七大戰略業務單元,在香港擁有5家上市公司,華潤零售、華潤雪花啤酒、華潤燃氣經營規模居全國第一。華潤電力是中國業績增長快、經營效率好的獨立發電企業;華潤置地是中國內地有影響力的綜合地產開發商之一。
不久前,華潤置地首次正式對外發布全國商業戰略布局,預計到2017年底,華潤置地在全中國將有40多個商業項目投入運營。華潤置地總裁唐勇表示,2014年是華潤置地商業地產加速發展的一年,而2015年和2016年將有更多商業項目面世。按照目前的戰略布局和開發速度,2017年和2018年,華潤置地將迎來商業項目開業的高峰期。
目前,華潤置地逐步發展出萬象城、萬象匯(五彩城)和1234space三條產品線。萬象城是華潤置地重點打造的高端商業產品線,該產品線還將呈現出升級版萬象天地。萬象匯(五彩城)系列是第二條產品線,定位為區域商業中心。華潤1234space是第三條商業產品線,它將萬象城的高品質概念與輕奢的潮人時尚理念有機結合。北京華潤五彩城是華潤商業的代表作,這家位于五環開外的購物中心將在增強服務性的同時,通過顧客需求的精準把握,提高零售業態豐富性。未來華潤五彩城考慮引入的主要是能讓商場有持續生命力與新鮮感的業態。
萬達 不動產要成為世界最大
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文化旅游和連鎖百貨是大連萬達集團的四大核心產業。根據萬達集團官方網站信息顯示,全國已開業萬達廣場93家,萬達百貨已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漢等地開業83家百貨店。
從收入占比來看,商業地產是萬達集團收入的主力板塊。截止到6月30日,萬達集團收入920.7億元,其中商業地產收入為668.5億元。上半年萬達集團雖全面完成目標,但上半年目標占全年目標的比例偏低,下半年要完成全年目標的六成之多,壓力巨大。下半年集團總體目標:資產超過5000億元,收入1519億元,其中商業地產收入1182億元、文化集團收入188億元、萬達百貨收入149億元。
從經營任務不難看出萬達對商業地產板塊尤為重視。盡管在萬達百貨與萬達廣場的運營中,萬達并不是最成功的,但規模與擴建速度卻是國內無一企業可企及。萬達的目標是在2015年建造200個萬達廣場,有100多家酒店和8-10家開業的度假村。在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看來,每年幾十億人次客流,可以發上億張卡,是萬達巨大的資源和優勢。
正是基于此,王健林又在不久前豪擲50億元布局電商。王健林希望聯合中國最大的幾家電商成立萬達電商,并要求萬達電商一定要做到盈利。萬達零售不僅是萬達百貨,將來不排除通過并購整合做大。王健林執掌的萬達必須是有野心的萬達,目前看來,萬達不動產今年就可能成為世界最大。按照他的愿望,到2020年,萬達要形成不動產、文化旅游、金融、零售、電商五大業務板塊。
(北京商報 記者 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