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設計師對設計都有自己的認知,有人把它當藝術,有人把它當手藝活,有人把它當技術,也有人把它當商業,我認同的是,當你還沒有成為大師之前,設計都只是一個職業而已。商業和藝術的交雜,但是商業的部分遠遠大于藝術那部分,千萬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在有限的時間內需要有大量的方案供給你的客戶或leader,如果剛入行的設計師沒有那么多經驗的積累,培養一個快速的靈感積累方法很有必要。
波頓設計嘗試的最基礎和行之有效方法大概有以下幾個:
1.日常行業網站和素材的積累(你的創意糧倉)
這是作為一個職業設計師最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積累設計靈感的途徑之一。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化,在你從事的領域里國內外有哪些網站你常去?有沒有自己的網上的行業圈子?常規的素材哪里去找?攝影(設計師大多喜歡攝影)和照片分享你上哪一個?等等……
移動互聯網時代讓傳播和分享更加的便利和迅速,可以方便的吸收同時代下全球頂尖設計師作品里的營養,也有一個同行類比,讓自己知道和全球同行相比自己的差距和優勢。
2.創意思維的轉換(給思維來個乾坤大挪移)
有一句話基本上所有廣告人都知道的:創意就是舊元素的重新組合。其實套用在設計上也一樣適合,一個好設計可以套用、借鑒和置換后成為一個新的設計(喬布斯也說過,偉大的藝術家靠偷!)。
曾經有一個廣告圈大佬說,他走到哪,身上都有幾個移動硬盤,硬盤里幾百個G的廣告收藏、TVC、平面、互動媒體、戶外等等的做了詳盡的區分,甚至分類細分到,車類廣告分為汽車,摩托,電動車等等這種程度。波頓設計建議你遇到同類別的廣告創意需求的時候,可以做一些創意元素的置換。
把表現廚衛刀具的“薄”運用到“超薄手機”上,把表現汽車速度快的方式運用到快遞“速遞”上等等,運用好的話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創意,如果拿捏不好尺度就容易讓人覺得有抄襲的嫌疑。我也經常把這個叫做“乾坤大挪移”。
3.一定量的文字閱讀儲備(每一個設計都有屬于它自己的故事)
最近看過喬納森傳,除了對他設計天賦的崇拜以外,還有一個關鍵詞我格外記得清楚,那就是“設計故事”,為自己的設計找一個支點,這是一個作品誕生后靈魂的一部分。
當然這也是一個新人走到資深的過程,除了基本的設計技巧之外還有表達和闡述自己作品的能力,這需要設計師保持一定的文字閱讀量。波頓設計強調是文字的閱讀量,不是圖片,視覺作品的閱讀是基礎,文字閱讀的積累是升華。你的客戶對你作品認可本質上就是對你闡述對作品的詮釋,這也是他認為最后生成的”圖片”價值。
4.熟能生巧(匠人思維)
這兩年“匠人”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多了起來,尤其是設計領域,有的設計師把自己比做匠人,追求對作品的極致打磨。設計匠人的說法也不是不可以。前一段時間“Helvetica”字體之父Mike Parker去世了,一輩子只做了這一件事,為世界設計了這套最經典的字體《字體傳奇》。
做好匠人不易,在細分領域里做到熟練至極,熟練到別人模仿不來。剛接觸設計軟件的時候總會好奇和喜歡各種效果的表現(什么投影、浮雕、漸變等等,你懂的),總缺乏在恰當的時候選用合適的效果形式。當做到各個功能和效果熟練在心的時候很容易出來好的設計,這就是熟練的藝術,思維模式需要更新,但是表現手法需要熟練,熟練再熟練,這就像學外語語感一樣重要。
5.感知這個世界(感覺的設計)
設計的價值在于“感覺”的價值。聶永真有一篇文章說過,他做的設計,是感覺的設計。如果設計師能做到把感覺通過作品傳遞出去,首先自己應該有能力去感知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的紛繁復雜,有好的,但絕大部分卻不盡如人意的。感知這個世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法,如果你喜歡旅行,就用步伐去認識世界,如果喜歡電影,就跟著鏡頭感受創意。更多內容見微信shpoton
[email protected] 該帖于 2014-8-21 13:4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