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目前發展非常迅速,據權威數據統計,全球在建購物中心面積達到3200萬平方公里,中國基本上占了一半以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購物中心的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
針對同質化現象,國內的企業還沒找到有效的方法。基本以復制成功項目為主,而從自身特點出發去發現并創造新東西的企業還比較少。
中國企業在做商業規劃的時候有一個誤區,是先蓋好“盒子”,然后再作規劃設計等軟件支持。其實,成功的購物中心應該是先做好軟件,即商圈的調查、消費人群的定位、規劃設計等,然后根據上述情況再做硬件。
當然,成功的購物中心的打造并不簡單,受到電子商務的加速沖擊,實體零售面臨著愈來愈嚴重的考驗。但真正的體驗電子商務是沒辦法做到的,有些東西需要消費者親自到現場做的體驗動作,從體驗措施當中帶動消費者在光臨商場當中消費。比如在日本新橫濱北口的某購物中心,與SEGA合作,利用其技術,在購物中心內開設博物館,開業一個月內的來訪者達到10萬人。另外,還有一些購物中心室內設計非常獨特,消費者在其中購物像走在沒有屋頂的夜空之下,這樣的模式在臺灣的一些百貨公司里面也在發展。類似街景模式的購物環境也是必須在實體店鋪當中去體驗的,在網絡當中你是沒辦法實現的,以此設計吸引消費者來到購物中心內,并帶動營業額的增長。
臺灣的購物中心發展模式也是非常值得借鑒的,從其的發展中能看出規劃設計對商業價值的提升。
臺灣的購物中心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由原來的百貨公司發展到現在的大型購物中心,百貨的體驗非常差,擁擠且對顧客的服務少,將同一屬性的商品擺放在同一樓層,要求消費者在短時間內達到快速購物的目的,可逛性跟顧客停留的時間非常之少。之后演變為零售為主的購物中心,有了更多的可看性,但體驗仍顯不足,現在則發展為將娛樂、運動、餐飲、零售,多元組合的生活體驗購物中心。并開發差異化的主題特色,引進國際級創新的主題樂園。
由此可見,規劃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購物中心的體驗性,并延長顧客在購物中心的停留時間,如高雄著名的夢時代購物中心,整個購物中心除了剛剛提到的這些業態組合外,有一個巨大的摩天輪,該摩天輪是高雄的地標。它除了娛樂的性質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從外觀來看是能夠代表企業形象。
國內的購物中心缺乏一種動的吸引力,類似于摩天輪是會動的東西,在中國內地各個商業項目當中也可以加入進來。另外,火熱的親子娛樂專區也是吸引客流的重要業態。
餐飲體驗的差異化也是購物中心提升商業價值的重要方向,吃東西從網絡買到實體店品嘗的體驗完全是不一樣的,因此商家可以做線上線下結合的一種消費模式,吸引更多的顧客到實體店消費。未來新興購物中心的發展方向,從衣、食、住、游、知、健、美、衣等業態都不可或缺。
因此,和橋機構在對購物中心做規劃設計時,會充分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如太原華宇購物中心,本著與眾不同的設計理念,和橋機構將其打造成充滿藝術感的購物中心。除了融入K11的優點之外,在對于項目活動的策劃上面也給予太原華宇很多建議。比如在節慶時,所做的策劃活動中會把主題帶引到各摟層,形成軟硬兼施的配套策略。根據摟層的個性,做出配套格調的設計風格。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賬號“和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