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美國“7-Eleven”成立標志著世界上真正的便利店開啟,20世紀70年代初便利店在國際舞臺上開始盛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零售業受到重創面臨重新洗牌,便利店在其受牽連微乎其微反而繼續蓬勃發展。近年來,互聯網營銷、020等商業模式輪番上演,實體店大賣場營銷出現新瓶頸,便利店在狹路相逢中又一次勝出。
尼爾森曾發布過一個調查報告,消費者的消費方式正在逐漸多元化,單純的一站購足模式不能滿足于快速消費的現狀,這也預示著,便捷在當今銷售市場中占了重要地位。大賣場的便捷在于體驗、在于商品化齊全,互聯網的便捷是不受時間、不受地點的限制,便利店的便捷體現在用時最短就能達到生活所需。
那么什么是便利店呢?便利店其實就是一種用以滿足顧客應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業態。簡單說,就是選址要在居民聚集區,經營商品以居民生活生鮮和日用生活必需品。更形象一點就是“DIY組裝臺式電腦”,所有的配置和設計都是與社區的居民和消費情況緊密結合。
下面再來說說便利店的好處吧!
一、經營成本低。因地處居民區,店面物價成本遠比商業商圈低,小型店面人力需求成本又少。
二、經營時間上根據市場需求自主選擇性強。“7-Eleven”就是典型的非正常營業時間(晚7點至第二天上午11點)提供零售服務,不過現在已發展成24小時全天候營業,提供給顧客隨時想要隨時都可購買的便利。近前的統一銀座就是“7-Eleven”在山東區域的范本,當然24小時全天候營業制必須適用于夜生活較豐富的城市,店址需選擇在商業住宅區。
三、購物距離便利性。社區選址更靠近消費者,一般情況下步行5-10分鐘便可到達。例如,社區大爺大媽遛街聊天后隨手買點油鹽,回家一看醬醋沒有了,接著可以下樓再買,實用、方便于民。
四、顧客忠誠度高。感情是便利店最大的優勢,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就是這個道理。扎根于社區,天天與左鄰右舍見面自然有親近感,購買同樣的產品更相信于熟人。
開店容易養店難,賺錢更難。怎么樣才能提高便利店的業績和利潤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講點干貨。
對于便利店來說,顧客群體有了,顧客忠誠度是較高的,因此,提高客單價是重中之重,商品結構的深度要做到位。
首先,深入了解社區居民生活及購物習慣,掌握社區居民的家庭基本情況,開展多種形式市場調研,定期分析居民的購買行為變化,從商品準備、服務內涵予以滿足,不斷調整商品結構,增加暢銷商品,真誠留住顧客,使他們更加忠誠。
顧客群有了,再來研究客單價,客單價=客品數x品單價。
我有個做社區便利店的朋友,有一次聊天問起我來“xxx,您看哈我們社區居民不少,也都是比較有錢的主,我那個店怎么就是不賺錢呢?”。我反問他“你也做過社區調查了,你們社區是很大但基本上都是工薪階層,雖然收入不少但在這消費的基本上都是在傍晚、晚間,你有查過你這里每天賣的最好的是什么嗎?”
“饅頭賣的最好,我們家自己開面粉廠面都是自己加工的,饅頭也都是自己做的,這個大家是都知道的。每天都能賣三四百塊錢的。”他不假思索的回答我。
“好,饅頭賣的好為什么?你說了面粉質量、安全、商品的口感、顧客的信任毋庸置疑,你得主要考慮買了都是晚餐用的。好,商機來了,這么大的晚餐客群有了,一頓飯不能只吃饅頭吧?人家做生鮮早市,你是不是可以做個生鮮傍晚市,這個時候把蔬菜品種、新鮮度做出來,居民要吃菜呀!這是為勤勞的居民準備的,勞累或不喜歡做飯的顧客群呢?蒸、炸、煮、烤、燉、涼拌的菜品是不是可以配備?吃完晚飯看會新聞需不需要來點水果?第二天早上需不需要吃早餐?早餐奶、面包系列、米糧系列、粥系列需不需要做?客品數有了吧。再來說品單價,饅頭好賣,可不可以做成花卷?菜包子?豆沙包?炸饅頭片?等等,這些商品可都是有附加值的,品單價是不是就上去了。”
再就是足夠大的社區,面積稍大點的便利店可以考慮便民項目,用附加項目創收入、賺人氣。例如:為顧客提更商品訂購服務(店內不銷售,但可以在進貨時按照顧客需求單獨訂制)、代繳水電燃氣費話費、車票飛機票代購、網購商品代收、訂貨小區內送貨服務等項目。
總之,只要便利、便民就是王道!
- 該帖于 2014/8/27 11:5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