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旗連鎖超市里買到蘇寧電器的產品?這看似不大可能的事,如今卻成為了事實 。今年4月,紅旗連鎖與蘇寧易購的強強聯合,為社區商業經營提供了另一種思路。
“紅旗連鎖的實體店鋪設密度很大,目前紅旗實體店已有1500多家,其中大部分店都分布在社區樓下,我們鋪天蓋地的店面實際上已經很接地氣,貼近老百姓的生活,所以,電商對紅旗連鎖的發展可以達到一個輔助作用。”紅旗連鎖董事長曹世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這樣說。
言外之意,電商對社區商業經營的意義如今也變得十分重要。業內普遍認為,“電商模式或將成為社區商業破解‘最后一公里’的利器”。
營業面積受限 實體店產品難滿足所有需求
有媒體報道稱,“2014年是商業地產從同質化轉向差異化發展的元年。”隨著傳統商業領域的沒落,社區商業已經成為下一輪商業布局的熱點。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蔡孟頤認為社區商業之所以能夠發展好,源于它的不可替代性,“傳統的銷售渠道是必須的,如理發,我們必須去理發店,不可能網購。”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社區商業的前景很被業內人士看好,但也有不可避免的問題,在成都一小區經營兒童用品店的李女士對此就深有體會。她說,“如果能夠多經營幾種商品擴大利潤來源就好了,店鋪服務價值也可以得到提升。可是傳統小商店受營業面積的局限,能夠售賣的商品種類非常有限。”
其實,像李女士這樣的經營者很多,在資金不允許的情況下,只能租賃或銀行貸款購買商鋪做經營,雖然客戶群體定位是準確的,但受采購能力、庫存量等方面的限制,難以滿足消費者所有需求,特別像一些高端的、季節性比較強的商品,他們幾乎沒辦法提供。
“電商+社區商業”模式具有借鑒意義 或提升商鋪增值空間
因此,紅旗連鎖“社區商業電商模式”的誕生,對于社區商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社區實體店最好一應俱全,才能將居民生活所需的消費都引到店里。我很看好將來社區商業的前景,但更看好社區商業與電商聯合模式的前景。”李女士說,接入互聯網平臺后,一家門店就可以銷售多種品牌商品 ,對于提升營業額有很大的幫助。
有媒體分析稱,電商模式可以說是讓社區商業能夠更好地與居民生活方式相契合,是從根本上打破網上虛擬店鋪與線下實體店之間的隔閡,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形式,打通消費通路,實現信息與實物、線上與線下間的無縫銜接。
在成都市場,其實從去年開始成都本土社區連鎖超市——紅旗連鎖就已不斷發力O2O業務。除了擁有自己的網購城、線上電子架外,還與騰訊微信攜手共同打造便利生活應用平臺。
而此次與蘇寧易購的聯手,將進一步提升這種便利性,大效用地發揮自身的商品、物流、服務等優勢,實現與電子商務平臺的無縫對接。
“社區商業正像城市活力的毛細血管網,現已快速遍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加之電商的助力,其發展空間不可限量,而作為社區商業的載體,社區商鋪的升值也具備了較大的想象空間。”一業內人士在接受本網采訪時說。